听了闫希文的话,叶途飞叫来了后勤大队的大队长王征北,要求他趁着时节,赶紧开拓几块荒地。这时,闫希文又提了个建议,他说,咱们现在应该鼓励周边的老百姓把家迁到二郎山来,这样,既可以解决拓荒问题,又能对这些老百姓有所保护。
这一天上午,走了整整一个礼拜的宋玉龙回来了。
早在两年前,叶途飞在一次打猎时,发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山洞,这个山洞是口小肚子大,而且内部还有数条向外延伸的缝隙。叶途飞将此项任务交给了闫希文和罗忠刚,让他们俩带着弟兄们把那山洞中的数条缝隙拓宽,形成数条通道。
对三连长的人选,叶途飞一开始并未做如此打算,最初的打算是让李忠云来,但又觉得李忠云更适合的是特种作战。正犯难时,闫希文提出了齐云海,理由是此人在训练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带兵潜力。叶途飞对齐云海的印象也不差,有了闫希文的举荐,便确定了下来。
修筑永久性工事需要水泥和钢筋,这两项物资是二郎山所缺乏的,不过张罗辉灵活运用了二郎山的资源,那就是树木、石料和粘土。
六个战斗单位分别是三个步兵连,每连编制一百二十人,三名连长分别为冯忠梁,邓有福和齐云海。
邓有福刚说完,叶途飞就下了决定:“既然你们俩都赞同,我也没意见,就这么办了,宋长官,你可以回去向你的上峰复命去了,灰骡子,代我送送宋长官。”
现在的营地是在当初二郎山群雄混战时期忠义堂营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虽说规模尚可且交通便利,但地处二郎山山谷通道西侧,此处的山脉多为平缓之势,很难防的住敌军的炮火。
第三项调整则是队伍的编制。
第二项调整则是修筑工事。
在这一周里,叶途飞躺在床上运筹帷幄,众弟兄只管执行落实,对二郎山整个战斗体系及设施做了四项巨大的调整。
张罗辉邓有福他们以前在国军的时候,有过修筑工事的经验,这项任务便自然落在这二位的身上。
这项计划非常庞大,张罗辉带着一半的弟兄,在训练之余抓紧施工,一周下来,也不过只完成了计划的十分之一还不到。
率先开炮的当然是张罗辉:“先接受整编再配发武器弹药?你当我们是三岁小孩子?想骗就骗想哄就哄?宋少校,不是我们不相信你,而是我们实在不敢相信你所说的上峰。”
受了这二人的启发,扁麻雀联合欧阳雪萍也提出了建议,要成立一个医疗队,这个建议是必须采纳的,但欧阳雪萍说出来的计划人数却令叶途飞所不能接受,欧阳雪萍是按照每二十人拥有一名医务兵的比例提出计划,也就是一下子需要三十五人去学习医务。
另外三个战斗单位分别是一个炮连,一个特种作战大队,还有一个骑兵连。
于是,这第四项调整变成了人口迁移。
这一下,终于被这三人抓住了小辫子,开始了轮番攻击。
宋玉龙的呼吸急促起来,一直想争辩一番,可就是插不上嘴。待叶途飞把话说完后,心想这可轮到我了,却不想又被张罗辉抢了先:“依我说啊,宋少校,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们先付个定金,按一半的配置给我们运来军火,我们就立即接受整编,然后再把另一半给了,如何?”
这个后勤大队,叶途飞起初的设计只分为伙房队和工兵队。闫希文提议说还应该加上一个宣传队,要在二郎山周边地区广泛宣传抗日,宣传二郎山这支队伍,这样才能获得兵源基础。郭忠林也提出了建议,他建议还要增添一个贸易队,负责和山外做些生意,采购粮食和生活必须品。
对这种结果,叶途飞早有预料,因此也没有多少郁闷。倒是闫希文大包大揽,说他能在三天之内,搞到足够的物资用品。果不其然,第三天晚上,闫希文卫向东带着十多个陌生面孔赶着二十余辆满载大车,进到了二郎山。
宋玉龙摇了摇头,道:“不行!你们必须先接受整编,只有接受了整编,成为国军序列的战斗编制,才能得到武器弹药的配备批准。”
叶途飞原以为很是臃肿的后勤大队竟然变得人手紧缺起来,好在闫希文似乎有这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极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一人兼数职。
宋玉龙只好告辞:“那好吧,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向上峰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