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天命为皇 > 第128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128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姚青椒自进燕京, 数月间,多多少少的, 其实见过楚敏几回。

那人十来岁就‘质’这里,平素的作风一惯就是‘低调’, 等闲不怎么出门。不过, 这几年大晋战乱四起, 群雄割据, 豫亲王做为宗室王爷里最有势力地位的一个, 风头很盛。楚敏是他嫡子,唯一的继承人, 为豫州拉拢人脉, 布置暗局,动作自然就多了起来。

燕京到底是大晋国都, 楚敏‘质’在这里, 他能做的事, 实在太多了。

“诗会?呵呵, 我到不知楚世子还有如此才学?”姚青椒眼眸微转, 口中笑语。

楚曲裳便说“哪里需要他做诗做词的, 不过找个机会,大伙儿热闹热闹, 他做个品评罢了。”

她哥哥是什么身份?怎能跟朝臣学子们争峰?

他们也配?

哦,赶情是开始正式招揽人了, 逼朝臣们站队了!姚青椒眸中闪过一抹了然, 面上不动声色, 她道“楚世子举行的诗会,来往都是才子才女们,人家出口成章,说的谈的都是圣人寓语,诗词歌赋什么的,我个连字都不大识的粗人,跟着凑什么热闹,都不够人家笑话的。”

姚青椒——丫鬟出身,本是连自个儿名字都不认识的,后来姚家军开了扫盲班,她进里学了半年左右。三、百、千……眼巴儿前的字到是认识了,读读写写的没问题。不过,跟参加诗会,妙笔生花这等级……差的确实有点远。

跟韩太后学识相仿,人家贵女姑娘一句诗用三、五个典故、有七、八个出处的时候,她除了满眼懵圈儿拍手外,余下什么都做不了。

根本听不懂!

“得得得,我且不去现眼呢。”她连连摆手拒绝。

宴无好宴,她在燕京代表的是姚家军,太后娘娘跟前儿脸皮厚点就算了,总归没人知道。诗会嘛……楚敏办来招揽朝臣的,参加的人肯定不会少,那大庭广众的,她还是远着点的好。

万一让人堵住逼着显个才艺,让做个诗什么的……咳咳,算了,她还是别丢人了。

自个儿到是无所谓,她是不拿脸皮当回事儿,但是,姚家军的威风,她还是得关注的。

万万不能让人认为,姚家军跟她一样!!

她是纨绔呀!

“我哥哥预备请你的,前儿都跟我提了,你哪能不去?”楚曲裳眼里闪过一丝不耐,“你是北地来的,见多识广,太后娘娘都爱听你说话儿,你不去多没意思~”

那神态语气,几乎有点把姚青椒当做宴间做耍的伶人似的,很是轻慢。

不过,她这般高姿态,到不是只针对姚青椒,事实上,燕京里除少数几个惹不起的人物,余者,楚曲裳都不大看得起,她是亲王庶女,且还是唯一的,本身有县主的爵位。联姻出来——哪怕做了继妻,依然把前头女儿辖治的溜溜乱乱儿,没受过半点当后娘的委屈。

老夫少妻,唐睨把她捧的跟珍宝似的,出嫁的大姑姐巴结着她,上头还没有公公婆婆,她这半辈子活的是恣意纵横,那眼界,肯定是高的。

别说姚青椒这丫鬟姑娘了,就是姚千枝亲至,她都未必瞧得起。

粗鄙武将什么的,根本入不了眼。

“你瞧瞧,你瞧瞧,青椒,你楚姨疼你疼的紧,是半刻少不得你呢。”楚曲裳背景硬能得罪人,世子妃却没那么自信,只能苦笑着开口,帮衬打圆场儿。

姚青椒则看了她一眼,面色微敛,没理会。

不要脸是有驱向性的——她主动不要可以,别人不给不行!!

“哎呦,困了一个整冬儿,好不容易春暖花开了,怎能不热闹热闹,青椒,到时候唐姑姑来找你,且得拉你陪着我呢。”打了个哈哈,世子妃拽了拽楚曲裳,见她别着眼闭了嘴,心里微微松了口气。

伸手揽住姚青椒,她打趣儿着,“太后娘娘爱你爱的紧,我们还得借你的面子,才能得她老人家的金口,放郡主县主们出来耍呢。”

自前次黄升尚主,闹下诺大风波,内宫没有公主,只得匆匆忙忙寻了个宗女梵芃顶替,还闹得人家绝食、捆上轿子什么的,很是狼狈……韩太后得了教训,寻了好几个宗室孤女接进后宫,封了些个郡主、县主预备着,就怕在出这样的事儿,被打个措手不及。

世子妃和楚曲裳想请旨,准备邀请的就是她们。

毕竟,哪怕没什么依靠,人家都有爵位撑着,名头上就好听。

不过,想邀请她们参加宴会并不容易,她们都居住深宫,出入都需韩太后首肯,且,出门一趟儿,顾及皇家威仪,宫女太监前呼后拥的百十来人,十分不方便。因此,她们自受封后,便没大出过宫门,如今,世子妃和楚曲裳想邀这些人来镇场子,自然是到韩太后面前,来请恩旨。

当然,有她俩亲自来,诚意十足,韩太后不会不答应。

肯定从善如流。

说个甚的借姚青椒面子,不过是世子妃说词,打圆场儿的。

姚青椒同样明白这道理,到懒得跟楚曲裳计较,事实上,但凡想起她要送唐小姑娘进宫选秀,姚青椒就恨得牙根直痒痒,根本不想搭理她,陪着世子妃应酬了两句,到底没答应参不参加宴会,她就直言告辞,世子妃和楚曲裳不好留她,客气了几句,三人就此分开。

世子妃和楚曲裳进慈安宫偏殿坐冷板凳,静待韩太后歇午儿起身,姚青椒则跟着紫阁,一路出了宫门。

——

北伯候府——距离皇宫的位置有些远,就是燕京西边,名叫‘铜锣胡同’的地方。

占了半条胡同的五进大宅子,前年刚刚翻修过。

这里,原是敬郡王府——就是原充州州牧,被乔氏和孟央亲自灭门的那家所在。因胡人进犯,他家起了乱事,合府丧命,不过余下敬郡王世子妃和几个庶女庶孙……

他家在燕京没甚势力,没人帮着说话,自灭门后,郡王爵位——就叫朝廷给抹掉了。

世子妃领着仅剩的庶孙和庶孙女回了娘家,敬郡王府烟消云散。

他家的产业,自然被宗室收回。

包括燕京里几处大宅和无数田产。

铜锣胡同这处五进宅院,就是敬郡王府的产业,本收归朝廷,不过,姚敬荣御封北伯候,赏府院一座、金银无数。内务府择捡择捡,就把这宅子给让出来了。

毕竟,燕京寸土寸金,想找处足够体面的宅子,并不容易。

那些个好的,早就被人预定了。

五进的宅子,宗室郡王住过的,刚刚翻修一新,哪怕位置不是特别好,依然界处中央地带……住个候爵而已,算是很体面了。

不过,如今这体面的大宅子里,到没迎来候爷,就住了个‘姑娘’。

从宫里出来,掏出银子打赏紫阁,姚青椒坐上马车,一路往南,‘踏踏踏’约莫行了半个时辰的功夫,便到了地方,朱红大门敞开,她上软轿坐到内院,这才提裙子下轿。

踩在柔软的草地里,入目是花园假山,流水亭阁,她眯了眯眼睛,嘴角勾出抹笑。

纨绔的人生,当然是怎么享受怎么来。

走路——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养轿夫做什么?

开玩笑吗?她脚下穿的是金线绣鞋,鞋绑镶着十多颗白珍珠,走掉了怎么办?

那好贵的!

主子姑娘回来了,丫鬟们早早等在那儿,一脚迈八脚抬,边赏景儿,边往自个儿院里走,行至小内湖的时候,远远的,她就见湖边坐着一群人。

“哟?是外祖母吗?”姚青椒几步上前,含笑打招呼。

湖边,乌鸦鸦坐了一群人——两个通身富贵的老太太、一对模样憨厚的中年夫妻、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伺候在她们身边,湖里,还有个十来岁,刚刚留头的小男娃儿在戏水。

“舅舅,舅妈,你们这是……钓鱼呢?”姚青椒站定,目光扫了一圈儿,脆生生的喊。

“哎,这不是天气暖了嘛,你弟弟非闹着要出府玩儿,我到拦不住他,就哄他来凫水了。”姜正转头站起身,回答的一脸拘紧。

姚青椒微微蹙蹙眉,抬眼看了水里玩的正欢,泼的哪哪都是水的姜湖,“过段时间就要选秀了,燕京想来要热闹一段儿,舅舅谨慎些是对了,巧姐儿和湖哥儿若是烦闷了,就府里耍耍吧,忍过这阵子就好了。”

“哪里用什么忍?府里这么大的地介儿,有花有草、有山有水的,根本不比往头差,还出去做甚?”一旁,钟老姨奶忙不迭的开口,笑的眼睛直眯眯,“她们两个娃娃,一个大姑娘,一个皮小子,不出门更好,省的一撒手就没影儿了。”

“你说对吧,老姐姐?”她说着,侧头问姜母。

姜母正盘腿坐在湖边钓鱼呢,闻言回头,淡淡说了声,“是吧。”

那神态,很有几分盛气凌人。

钟老姨娘半点没在乎,就跟没热脸贴冷屁股一样,老脸笑的满是皱纹,她上前拍姜母的手,“老姐姐,您真是福气人儿,不拘是女儿,还是外孙女都这么孝顺,把您当观音菩萨那样伺候,我们这些个人儿鸡犬升天,跟着老姐姐吃油穿倜儿……”

“哎呦,我这把老骨头,临了临还享了福了。”她拍着肉墩墩的脸,“这见天肥鸡大鸭子的,可把我养起来了,这腰整整粗了三圈儿。”

扭着缸一样粗的腰身,她往姜母身边蹭了蹭,烦的姜母眉头皱的死紧,然,眼底隐约间,还能看见一抹得意。

到让姚青椒看的心内暗笑不止。

自她进京,领了御旨,联系着胡雪,头一件大事,就是把姜母一家接进北伯候府居住。

那是她义母的亲娘,燕京里唯一能跟姚家扯上血缘关系的人。

尤其,姜母还是姚千枝的外祖母,同样亦是她的外祖母,姚青淑肯定是不能不管的。

把姜母接过来,那她膝下嗣子——姜正夫妻并一对孙儿,北伯候府同样得接收。

毕竟,按如今的世俗,嗣子跟亲儿子一样,更别说姜正还奉养姜母那么多年,挺孝顺的呢。

舅舅、舅妈、表妹、表弟……姚青椒一块全认了,俱都接回府来,好生照顾孝顺着,一切都很顺利,唯一的意外就是钟老姨奶。

姜正的岳母兼亲姨。

人家一起生活了十好几年了,姚青椒真不好把她撇下。

事实上,她还挺喜欢钟老姨奶的,这老太太是真识时务,一身的市井精明,把姜母连哄带蒙,‘收拾’的一个来一个来的,姜母不喜欢她,偏偏两老太太相处那么久,骤然离开还挺别扭,就一脸不情愿的把她带进了府。

并不卑躬曲膝,自进府,钟老姨奶对姜母的态度还是那样,偶尔哄哄,偶尔奉承,惹急了拐弯抹角给两句,怼的姜母脸色紫青……然而,就这般,姜母的状态竟然越来越好,根本没发生像姚青淑担心的那般,环境骤然变化而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许是终于能彻底压下钟老姨奶,姜母高坐钓鱼台,跟人家老太太‘斗’的旗鼓相当,哪怕落了下风,都能依靠‘本土’优势很快回缓过来,不拘身体还是心理,简直健康的无法形容。

一顿饭三个大馒头,整整冒尖儿一海碗的炖肉,她连往常那些因亡夫无子,深刻骨子里的怅惘都没了。

钟老姨奶功成身退!

依靠和姜母的微妙关系——能保证她身体健康,钟老姨奶彻底在北伯候府站稳脚根,就连姚青椒和胡雪见着她,都会含笑叫声‘姨奶’,曲一曲膝盖。

“老姨奶莫要担忧,衣裳不合身了唤针线房的人重做了就是。”姚青椒笑眯眯的听着,口中大气许诺,“正好初春了,家里人都该换薄衣裳,巧姐儿大好年华,娇俏可人,没几身漂亮衣裳伴着,哪显出如花美貌来……”

“吩咐下针线房儿,明儿让锦绣阁带着新布料来,还有玉石坊的管事,咱们家的人不能单戴珍珠,该制办些金银宝石的。”她转头吩咐身侧丫鬟。

“诺。”丫鬟领命,自去办事。

姚青椒便转头,“舅妈和巧姐儿多看看,听说玉石坊新到了一批好暖玉,若喜欢就多留几套,让她们打成头面送过来。”

“别别别,表姐,我这样的小户丫头,哪用戴什么宝石头面。”一旁,姜巧儿连连摆手,捏着手腕戴的珍珠串子,脸上臊的通红,“有,有这个就行了。”

“甚个小户丫头,你是咱们府的表小姐呢。”姚青椒就笑着安抚她。

一旁,姜母同样开口,“年轻小姑娘,就该打扮打扮。”

“可不是吗?巧姐儿,就这我和你祖母这样老天拔地,一脸褶子的老太太都想摘个花儿,戴个朵儿的,你个小姑娘家家,穿戴新了是好看。”钟老姨奶拍着腿。

“不拘巧姐儿和舅妈,等玉石坊的人来了,外祖母和老姨奶挑喜欢的留。”姚青椒含笑着说。

“哎哟,那可得仔细挑挑。”钟老姨奶满面欢喜。

姜母抬眼皮,神色淡淡的。

谁老天拔地了?她脸上没褶子!

——

陪着姜家一众在湖边钓了会儿鱼,松散松散心情,丫鬟便前来禀告说是胡雪来了。

姚青椒便起身跟姜家一众告辞,独自往书房去了。

转过小内湖,穿花园来至内院,迈进月亮门,步上台阶,她推门而入,抬眼就见胡雪正站在桌案前头,背身而立。

正欣赏着挂在书房墙上那副‘猛虎下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