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空间老太种田记 > 第111章 第111章 米粮

第111章 第111章 米粮

李延寿眼睛一亮, 喜道“好, 好,这个好,大哥屋里我负责清扫,大哥常回来住。”

李延亭拍了拍他的肩, 点了点头。这事也就定了。

天已经热的穿单衣了, 因此李延亭也不耽误, 将城里院子收拾了,便忙着搬家, 进了城, 还要请人写荐信送二狗子三狗子入书院。

之所以要进城住,也是因为,以防不测, 到时候什么也没准备。不如现在先住下, 生活上也方便在院子里囤点什么了。

李延寿虽然落寞, 沮丧, 王氏也有点不舍, 但还是泪汪汪的送走了家里人。看着马车离开村子, 李延寿失落的很, 揽住了王氏的肩, 抱着孩子,落了泪。

他本想驾牛车亲自给大哥搬的, 只是, 大哥叫他不必, 因为不放心家里的王氏和孩子,离不了人呢。

李延寿不帮过意不去,只是看着村里人青壮都帮着送,这种失落感,难以言喻。

人走了,回到空空的院子,这心里就难受的不是滋味,李延寿哭了。

这个老实的一辈子的憨憨,光长年纪不长脑子的人,一辈子任劳任怨,心中的情份,也如这土地一样厚重的。人不管是聪明还是愚笨,感情也是笨拙的不知表达。

然而,李延寿觉得,他得呆在熟悉的地方,至少不给大哥添乱。大哥带着这么多人已经很累了。

现在不太平,至少要等太平了,才说依靠不依靠吧。

李延寿虽无用,却自知不可给大哥添乱。

这是他唯一能做到的事了。

林觅叹了一声,道“老二倒是难得有自知之明了一回。”

胡氏知道她心里不自在呢,道“还有村人照应着,没事的。等以后咱稳定了,再接进城也一样。”

林觅点了点头。这样也好,二房一辈子没真正的独立过。如今家人都离开,他们也学一学如何独立,才好。

林觅抱了抱果儿,道“可是舍不得”

果儿点点头,却道“我想姐姐了,奶,咱们进城住了,姐姐什么时候回来啊”

“得学成才会回来呢,”林觅道“像二狗子三狗子一样,都得学习。果儿去了,也得用功了。在家里,跟姑姑学,有不会的,问二狗子三狗子。”

果儿点了点头。

高氏道“娘,去了城里,果儿也该学些针线技艺了,以后好歹能有个主张,给自己做衣裳。”

林觅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别说女子,有些男子的衣裳都自己补的。因为这里不像现代,到处是工厂,有现衣卖。这里不同。买布便宜,自己做会划算很多,而买成衣,因为要算上人工费,费用就上去了。

针线,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与挑水,砍柴,工作一样如常的。有些独身男子的针线,做的比谁都好呢。主要是因为没有人因为衣服破了就扔衣服的,到底没有多少人有这个条件。

而李家更是坚持能学的就尽量学,该会的不可耽误之意。

车子终于到了城门口了,赵佶一直飘在车子外头呢,看到了墙头,道“防备是挺严备的,上面人数,是多了点。”

连城门口的衙役查户藉的人数都变多了。

城门口的人排成了两队,慢慢的排队。

赵佶看了一眼,发现城门外也有流民扎了帐篷,也有施粥处,人不算多,但也没有生乱子,很是老实。

“这个,到底是隐患啊,现在还顾得上,就怕以后人数一多,就会攻城,”赵佶道。人最怕聚众。

林觅看了一眼,这还是城内驱赶过以后的结果,多数是一轰而散继续往京城去了。少数的,或是又来者留了下来,正好天色也暖了,外面的野菜也能挖来吃,也冻不死人了,因此,倒是混个温饱的瞎过着。

有些流民的孩子过来讨钱,胆大的很。但惧着衙役,没敢直接闯。衙役们凶的很。

也不能怪他们凶,实在是不凶真的不好管。若是无惧,这些流民能连他们都给打了。

城墙上又有驻军威慑,弓箭齐备着的,可见也是防范的紧。

估计真有宵小之辈,城上也就射死了。

衙役已经看到李延亭了,忙笑着过来道“郎君,请先过,有事招呼一声便好,无需排队。”

李延亭笑道“无妨,不急,不好扰乱你们的流程。”

衙役作势检查了一下便忙放进去了。

李延亭这才带着人继续往城里走。

城里与城外不一样,挤挤攘攘的,有做饭的香味,有倒馊水的臭味,也有喧哗的宣腾,很热闹。

穿街过巷,到了一处小巷子停了下来。

李延亭这才开了门,青壮年们帮着把东西给搬下来,李延亭要请他们吃酒,他们都摇首,道“哪敢在城里大手大脚的吃酒的不用客气,我们回了。不用请,也不用送。”

李延亭却坚持送出来,送到了城门口,道“村里队里若有事,来给我送个信。城门口的人,报我的名就行。”

众人应了,便驾着车都回去了。

李延亭赶回家,大狗子已经将东西都给搬屋里去了。

屋里早收拾干净,院子不算大,但是几间屋,住人是极够的。还有一个后院,也不算大,说是院子不贴切,不如说是天井式的露天的空地。中间有井,方便洗衣取水的。

林觅与果儿住一间,李延亭与胡氏一间,隔了一小间给大狗子。高氏与二狗子三狗子住一间。中间也用帘子隔了。二狗子三狗子住的地儿,靠着窗,方便以后写字读书,能取到光。

然后是杂物房,厨房,城里是没有茅侧的,每天都要倒夜桶,因此,家里也备了这些物件儿。想是李延亭都买过了,都是齐全着的。也干干净净的。

赵佶笑道“这里虽小,却挺好。”

“是挺好。”林觅笑道“听,后街的声音,好像是卖糖葫芦的。”

“一会儿买点回来给家里尝尝,”李延亭进来道“娘,这里还行吗”

“行,都行。”林觅道。

李延亭道“家里有两个地窖,一个在院子里,一个在杂物房里,杂物房里囤了点粮食,院子里的这个,挖了个小洞,通向这院子外。万一有事,可以逃,便是躲里面,也可避一时。”

“你想的周到。”林觅道。

一般人家都有地窖,但几乎想不到在院子里挖的,所以就算以后出事,来搜的,也都在屋里搜,院子里是想不到的。

“二弟在村里也好,万一有事,在村里逃掉的机会更大一些。”李延亭道,“城里若被围,就只能熬了。”

林觅知道他必会避免这个现状,只是道“一切,我看着办。”

李延亭点首,无论如何,都是要保住这个城的。

大狗子进来了,李延亭便不说了。

“奶,我带你去街上逛逛,可好城里有好多好吃的呢。”大狗子笑道。

“成,叫上果儿和二狗子三狗子,今天歇一天,不然等上学了,就玩不成喽”林觅笑道“延亭你忙你的,叫大狗子陪我就成。”

李延亭道“大狗子别走太远,注意照看妹妹。”

大狗子应了一声,扶着林觅出去,祖孙二人脚步如飞,果儿一听,也高兴极了,忙跑了出来,二狗子三狗子手里抓了一把钱,道“果儿,我出去买糕给你吃”

“嗯。”果儿高兴极了,道“买糖,”

“给果儿买糖,奶来买,”林觅笑呵呵的,道“走了”

一手搀着果儿,带着三只狗子兴冲冲的出门去了。

外面铺子很多,眼花缭乱,街边小贩也有很多,几人看的兴致勃勃的,孩子们都懂事,也不咋要买吃的,林觅买了点糕点和糖果,又逛了集市,买了点果子,这才到了一间书肆,进去买了书和笔墨,这才回家来了。

孩子们都很兴奋。

林觅叮嘱果儿没有人陪不许出门,果儿应了。

大狗子在门口被人叫住了,道“李小郎君,原来家住此处”

大狗子回头,见是熟人,便笑道“刚搬来,家里还乱着呢。”也不请人进门坐。

那人往院内看了一眼,没看清有多少口人,因此只笑道“李小郎君,借一步说话”

大狗子便与他去了。

“那人是谁”林觅问李延亭道。

“衙门里的人,”李延亭道“无妨,娘,大狗子最会识人,人好心歹心,他都看的出来。”

林觅便心里有数了。大狗子虽然不那么聪明,但是识好歹是没问题的。也跟着李延亭见多了世情,倒不必再将他当成村里的孩子。

多见识是好事啊。

胡氏与高氏收拾干净了家里,便汲水做饭,这么久了家里也饿了。

李延亭告诉了二人买菜在何处,二人便带着钱去后院的后街巷子头去买菜了。

买了菜回来,才道“城里的菜可真贵啊”

二狗子三狗子也道“以往不知咱们用的书和纸这么贵,今天一问才知道,这开支极大呢。”

高氏道“奶和大伯给的都是好的,你们要好好珍惜,待进了书院,要更刻苦。”

二人对视一眼,郑重的点了点头。既知不易,自更珍惜。

高氏摸了摸他们的头,笑道“将来与你们大哥哥互为助力,家人才叫家人。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二人自是懂得,因为上代人,也是这样的。这样的家教,身传比言传更重要。

胡氏笑道“这两个念书肯定能念得上去,你就放心吧。”

高氏笑道“到底启蒙晚了,要真的读出来,怕要几年呢,不能急。”

“慢慢来便是了,”胡氏笑道“一口吃不了大胖子,念书也一样儿。”

高氏道“得备些礼给大哥,找找书院的山长了。总不能叫大哥出这个银子的。”

胡氏道“这两个也是我们的儿子,既是这样的,我们谁出都一样。”

高氏怔了一下,点了点头,心里暖的不行。大嫂这是心疼她一个人两个娃的苦楚。她这是怕她自个儿的存银不够两个读书用呢,所以才说这样的话,意思是全家培养的意思。

她若是分太清,就太见外了,所以只是默默的在心里感激。

也是,记在大哥名下,也是大哥的儿子,将来出息了,自有孝敬的时候,便是不用孝敬,也是李家的出息。三个狗子,都是顶立门户的好男儿。

不一会儿,大狗子就回来了,寻了李延亭说了话。

李延亭听着便拧了眉头,对大狗子道“莫要回应,只作不知。”

大狗子点头。他一向不说的从来不乱说。嘴紧的很。

李延亭进了屋,林觅正与赵佶说话呢,说到了清明上河图,林觅还说赵佶呢,道“宋多繁华啊,可是武备真的不行,那图上,都没防备,这不是引人来进城的攻战吗当年我看的时候,也觉得繁华过盛了,刀不在自个儿的手上,到底不放心啊”

赵佶怔了,想到这小城池都如此武备,一时心里不是滋味。

说到底,宋爱文雅,倒底是弃了刀柄,以至于有那些祸患。

现在他都认可始皇和雍正了,这两个,从来没有放弃过手上的刀。虽然藏着掖着,示仁天下,但刀一直在手上,虽然不用它伤人。

林觅见他难受,想安慰几句,李延亭进来了,林觅才止了口,道“怎么了”

“那小吏寻到大狗子,问了几句话,”李延亭道“问妹妹可还有别嫁之意。”

林觅吃了一惊,道“要聘高氏”

李延亭点点头,道“大狗子只说了姑姑在守孝,也没说别的了。”

“是何人要聘他怎么会看到高氏的”林觅道。

“本府通判,要娶继妻,”李延亭道“那日怕是他遣人去满月宴上看过了妹妹。”

“这样说来,这目标,是你”林觅道。

哪有什么爱情不爱情,这个时代,一见钟情都是少数,也见不着。多数,都是姻亲错结那种。

“他想把我纳入他的麾下,为他所用,”李延亭道“高家只是秀才,与通判府,却是差距极大,这样的亲事,便是妹妹只是清闺女,门第也未必是配得上的。所以他的目的在我,不好来问我的,只是问大狗子。也是试探的意思。不寻我,也有一点好处,若结不成亲,不至于弄僵了。”

“这个通判是什么出身,哪里人氏”林觅道“这其中有没有陷阱和不妥”

“他是京中人,出身高门支系,是另一个阶层的人,”李延亭道“娘,我们李家只是猎户人家,他这不是结亲,是想要钓鱼,舍了诱饵,然后我们上钩。娘,容我说句不好听的话,通判那样的地位,天下有才之人,都可招纳为己用,只要他舍了本,给与了尊重。他却有什么理由,与我们李家结亲呢是为了引人上钩,然后利用,推出来用掉。或者说牺牲掉。如果只是招揽,他大可招我便是,可他舍以婚姻,这本身,就不对劲,舍的诱饵太大,我倒不敢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