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新宋英烈 > 第三十九章 不得已的选择

第三十九章 不得已的选择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d></r></ble></d>

<d><ble border='0' lgn='lef'><r><d>

<scrp lnguge="jvscrp" src="/scrps/red/syle4.js"></scrp></d></r></ble></d>

</r></ble>

随着一声沉闷的轰响,堵塞在山道入口处的最后一堆障碍物被炸得粉碎,被其阻隔的徐绍安及近千“飞龙军”兵士搀扶着受伤较轻的战友缓缓撤出。与此同时,山道外的卫生兵和后勤兵则一拥而入,前去处理不宜随便移动的重伤员,并将阵亡兵士的遗体抬出。

阵亡一百四十三人,伤二百二十五人(其重伤七十二人),总计伤亡三百十八人,看着邢正男交上来的伤亡统计数字,徐绍安不由得心如刀绞——尽管丫髻山和牯牛山山头之上敌军的尸体和重伤兵士数量超过了两千,依然不能令其感到一丝安慰。按理说,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早已见惯生死的徐绍安,面对部下的伤亡本不该有这种过于激烈的反应。可问题是,这些兵士并不是在一场硬碰硬的大战伤亡的,而纯粹是因为徐绍安自己的轻敌冒进、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这才进了本不该进入的伏击圈,受了本不该受到的攻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百多部下之所以会流血、会致残、会丧命,完全是徐绍安一手造成的,是他这位一军统帅将他们送进险地,交给敌军宰割的。如今看着浑身浴血的伤员一瘸一拐的从自己面前走过、看着一具具冰冷的尸体被卫生兵和后勤兵费力从自己面前抬过,徐绍安的心都在滴血,并陷入深深的自责。

静立半晌,直到所有阵亡兵士的遗体都被从山道抬出,徐绍安才一边同意军医上前处理其额头上那处被碎石击破的伤口,一边命邢正男即刻给身在和州的王崤峻发电报,将这边的情况如实进行了报告,并就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检讨和自我批评。此外,尽管内心里万般不愿意,可徐绍安还是不得不在电报向王崤峻提出进攻池州及东路军渡江的时间适当延后的建议——路军遭此挫败,势必需要一定的时间处理伤员和阵亡兵士遗体,并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要想按时发起对江州的进攻基本已无可能。

路军在前往江州的路军遇袭伏、损失惨重,如此意外的消息令王崤峻吃惊不已。特别是看到遇伏的路军前锋集团先头部队是由徐绍安亲自率领的字时,向来举止稳重、不慌不忙的王崤峻却紧张得一下就从椅上站了起来。直到确认自家八弟只是额头上被山上飞溅下来的小碎石块擦破了点皮,并无大碍后,这才重新又坐回到椅上。可饶是如此,他也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并不由自主的一阵阵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