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正在与敦煌研究院的老教授进行视频通话。屏幕上,老教授戴着星链设备,正在虚拟洞窟里指导一位意大利文物修复专家使用aI辅助修复技术。“你们的技术让我想起唐代的丝绸之路,“老教授指着虚拟壁画中一处修复痕迹,“那时的工匠们也是这样,把中原的颜料技法与西域的题材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
庆功宴依旧选在灵湖公园的草坪上。这一次,浩宇科技的新能源飞艇在湖面上投射出的不再是文字,而是由全球用户脑电波数据生成的“文明频谱图“——亚洲的黄色代表禅意的宁静,非洲的红色象征生命的热烈,欧洲的蓝色寓意理性的深邃,它们在夜空中交融变幻,形成一幅流动的数字文明画卷。
实习生小王戴着儿童版星链设备,正在追逐虚拟的敦煌飞天。他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湖面惊呼:“快看!飞天的影子落在水里了!“林薇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灵湖的水波中,数字光影与真实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知道吗?“吴浩在她耳边轻声说,“我们刚在星链的底层代码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全球用户同时使用'文明共振'功能时,数据交互产生的谐波频率,正好与敦煌壁画中某些特殊矿物颜料的分子振动频率一致。“
林薇看着湖面上跳动的光斑,忽然明白,微传媒真正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战胜了多少竞争对手,而在于证明了技术可以成为文明的基因载体。当星链的银链连接起撒哈拉的星空与莫高窟的壁画,当神经信号的共振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记忆,那些曾经的制裁与打压,都已化作滋养技术文明的春泥。
夜深了,员工们渐渐散去。林薇和吴浩沿着湖岸散步,月光将他们的影子与虚拟飞天的光影重迭在一起。远处,微传媒总部大楼的Logo正在进行例行升级——那个由数据流构成的螺旋,此刻多了一圈敦煌壁画风格的边饰,象征着技术与文化的完美共生。
“你说,“林薇忽然停下脚步,看着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当未来的考古学家挖掘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字遗迹,他们会怎样解读这些由代码和文明构成的星链?“
吴浩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灵湖水的微凉与星链设备的微温。“他们会看到,“他望向星空,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数字空间中穿梭的文明之光,“在这个曾被地缘政治割裂的时代,有一群人用技术做琴弦,让整个世界的文明唱起了共鸣的歌。“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