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凑近屏幕,眉头紧锁:“还是老一套,用'文化保护'做幌子搞技术封锁。“他调出星链系统的阿非利加用户数据,发现几个重点合作国家的设备活跃度正在快速下降,“但他们忘了,阿非利加的文明从来不是封闭的花瓶,而是奔流的大河。“
林薇的目光落在灵湖对岸的敦煌文化数字展厅上,那里正有一群阿非利加留学生戴着星链设备,在虚拟的莫高窟里流连忘返。“我们需要一场更深刻的文明对话,“她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不是技术展示,而是让阿非利加的年轻人亲自参与到文明共振的创造中。“
三天后,微传媒在阿非利加启动了“文明基因编辑“计划。在尼日利亚拉各斯的数字文化中心,一群穿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围坐在全息投影前,他们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星链系统的文化创作界面。“现在,用你们的想象连接东国的敦煌与阿非利加的诺克雕塑,“李寒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展厅中央,指导着年轻人操作,“想想它们共有的生命力表达。“
一位名叫阿米娜的少女犹豫着点击了屏幕上的敦煌飞天图标,又选中了诺克赤陶头像。瞬间,虚拟空间中诞生了一个奇妙的新形象——飞天的飘带化作诺克雕塑的几何纹饰,而赤陶的古朴质感与飞天的轻盈舞姿完美融合。“看!她的裙摆像我们约鲁巴的染布一样在流动!“阿米娜兴奋地指着虚拟形象,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
与此同时,东国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文化展。游客们戴着星链设备,不仅能看到复原的唐代市井,还能与阿非利加的虚拟商贩讨价还价。
一位卖胡饼的虚拟商人突然用斯瓦希里语打招呼,他的摊位上同时摆着东国的茶叶和阿非利加的可可豆,两种文明的商品在全息货架上形成奇妙的呼应。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