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光武中兴.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当然公卿们顺承太皇太后的旨意是一方面,而王莽的个人魅力也的确令天下人折服——因为就在王莽罢官归家的这段ri子里,这位一生都在追求名誉的非常之人又做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非常之事。

王莽的次子叫王获,有天发怒,竟把一个奴婢给杀了。王莽得知,在一阵严厉的斥责之后,迫令王获自杀。其实在那个年代,主子杀死奴婢的事并不鲜见,杀人者顶多受点舆论的谴责或受点其它形式的轻微处罚,根本用不着以命抵命。比如有的诸侯王在杀死一个两个奴婢后根本没事,只有在“数杀奴婢”之后才会引起皇上的“震怒”;但大多也就是罢黜爵号或削减封地,真正“以命抵命”的几乎没有。但王莽则不同,他不能使自己的名声受到一点“玷污”,不能让舆论谴责自己“纵容包庇儿子”,因而责令王获必须自杀。

这事一传出,举国称颂,都说新都侯大义灭亲,道德高尚,虽千古圣人不及;王莽不但没因儿子杀人使名誉毁损,反而更因此“美名传扬”。所以当太皇太后命公卿举奏大司马人选时,众臣无不向往王莽。不过还是何武、鲍宣、公孙禄这少数几个人对王莽更加怀疑。何武与公孙禄私下说:“王莽搜求名誉,不择手段。此人ri后必有异志,万不可再使朝政落入他手。”于是何武举荐公孙禄,公孙禄也举荐何武。太皇太后见这俩人相互举荐,非常不乐,就召两个人问为什么。俩人答说:“当年孝惠、孝昭之时,外戚吕氏、上官氏贵幸持权,几危社稷。近来又有傅、丁两族充斥朝堂,坏乱纲纪,这都是前车之鉴。臣等的本意,是想让别姓有才德大臣主持朝政,以避外戚又持国柄之嫌。这样无论对社稷还是对王莽,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太皇太后不等听完就火气上冒,斥责两人:“王莽才德,谁人可比?他多少年来的好名声你们没听到吗?他对大汉的忠贞不二,岂是你二人所能理解的?!”将二人叱退,随命召王莽入宫。

王莽的头顶终于云开雾散,历史又一次把幸运的光环罩在了他的头上;而六年前被迫辞官的窝囊气也该好好出一出了——当王莽从太皇太后的手上跪接过大司马的印绶时,他一定脸上堆着微笑而心里暗暗发狠:“傅老婆子,清算你的时候到了!”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