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仙工开物 > 第721章 《松涛养气功》

第721章 《松涛养气功》

木锥刺入大腿,锐痛如烧红的铁钎贯入骨髓!

心神顿时如被绷紧的弓弦。

锋锐的念头此起彼伏,接连而生。

宁拙缓缓伸出手臂,探手执笔。

会意笔触及苦墨,笔身温润的毫光与墨的幽邃暗黑相互交织。

笔尖饱蘸那沉重如汞的玄褐墨汁,伴随着宁拙的落笔,沉沉落向纸张。

宁拙先写的是《松涛养气功》的总纲。

「乾坤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松柏禀刚健,岁寒彰其灵—」」

笔尖落下,在纸面上艰难移动,对宁拙来说,儒修功法的风格并不熟悉,且又是初学,难比瘤子登山。

字句艰深晦涩,文辞古奥。「正气」、「流形」、「刚健」—等等信息杂乱无章蜂拥而至,让宁拙难以抓住重点。

会意笔传到内心的意蕴,却是和宁拙的理解形成鲜明对比。

它源源不断,但总体是模糊的。

宁拙隐约有所感觉,并不着急,深知这才是刚刚积累。

这才是第一遍的临摹。

苦墨的凝滞感尤为强烈,每写一字都耗费巨大心力,仿佛在泥沼中跋涉,心神被沉重的「苦意」压得喘不过气。

好在宁拙擅长吃苦,且韧劲十足,强行记忆字句形体,拼尽全力。

《松涛养气功》的字数并不多,宁拙完成第一遍临摹后,有许多收获,但也十分疲惫。

他闭眼打坐,休整良久,这才缓缓睁眼,开始了第二遍。

写到其中的文松篇章的一段「文松发清籁,如诵先贤经。其气氮氩起,色若碧玉莹——」,宁拙心中积累的意,由量变达到了质变。

会意笔变得有些「清越」,苦墨的沉重感依旧,但临摹的笔锋坚定了几分。

宁拙的理解上了一层台阶:「所谓松涛之风,便是气之混杂和律动。」

当他写到「武松篇」中的一段「武松振金铁,似闻战鼓声。其气凛冽生,色作玄铁青会意笔清晰地传来一股截然不同的「意蕴」,让宁拙仿佛看到了风声呼啸中,松枝狂舞如战士挥戈!一片松涛怒卷、金戈铁马的意向。

他的理解再深一层:「文气、武气——文武同源而异流!」

第二遍临摹结束,宁拙休整的时间,比之前要少了一半。

第三次临摹。

写到一处文段:「文养其心,武炼其形。心形互济,道乃可成。」

这一瞬间,远在漱玉斋中的孙灵瞳,好像看到了洛书书页轻轻震动了一下!

洛书带给宁拙最正确的推断,使得宁拙再次加深理解:「刚猛之力需有柔韧之心驾驭,柔韧之心也需有刚猛之志支撑!就像那松柏,枝干刚劲能抗风雪(武),松针柔韧却能四季常青(文)!」

「原来,心形互济便是这门功法的核心真意!!」

至此,宁拙终于对松涛养气功的核心奥义,有了第一次切身的、朦胧的体悟。

笔尖在「正气存内,何畏浮生」处艰难停下。

第三次临募结束!

宁拙缓缓搁笔,脸色苍白,身心俱都疲惫不堪,腿上的刺痛感此刻才清晰地涌上,浑身虚汗淋漓。

原本蒙绕全身的文风,早就在第二次临摹的时候,就彻底耗尽了。

纸张被苦墨浸透,倾数摧毁,大腿上血肉模糊。

头皮生疼,身旁洒落许多断发。

「文气的‘润」,武气的‘砺」,心神的‘静」,形体的‘动」——·原来这松涛,这天地,这人自身,皆在这‘养气’二字之中,循着刚柔互济之理运转不息。」

宁拙闭上眼,仿佛听到了那日在山上的松涛声。

这涛声,在他心中已然不同。它不再仅仅是声音,而是蕴藏着鲜活气息、昭示着天地至理的宏大乐章。

怀带着欣然之情,宁拙这次直接入睡。

待他醒来,再度精神焕发。

「这样的学习方法,不是常人能够承受的。」

「好在我底蕴足够!

「纸张不行,是一个短板。否则会意笔、苦墨还能带来更多的帮助。」

宁拙没有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

他有一种感觉一一万象宗的儒修群体,很可能会在下一场兴云小试中,为他解决这个弱项。

「先是会意笔,再是苦墨」

「《松涛养气功》搞不好是松涛生临时起意,对我加赠的。」

「笔墨纸砚很可能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

「暂且期待吧。」

宁拙起身,走出洞府,前往之前的松山文庙。

这座山峰早已开启法阵,禁制外人进入,但宁拙却是畅通无阻。

他来到文庙,就见文庙门户开,内里空无一人。

宁拙做到之前的位置上,尝试催动《松涛养气功》。他的五行法力并不适配这门功法,要耗用更多,才能达到儒家法力相同的威能。

大股的风气被宁拙汲取进来,加持到自己身上。

这一次,不只是文风,还有武风。

「我汲取文风更多,也更加容易,耗用的法力少得多!」

「原来这处文庙,对我施展儒修功法,也有相应的加持。」

宁拙发现了这个秘密,这才明白,原来松涛生给予自己的方便,比表面上的话语更多他暗暗将这份感激藏在心底。

「我如果在这里学习,是否也能获得文庙的加持?」

宁拙想到就做,但才刚刚开始,就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要推他出门。

尽管这股力量轻柔微小,但宁拙还是顺势而为,走出了文庙。

文庙大门在他背后关闭。

宁拙绝对不是盘丝娘子,他从小到大,都是正道人士,顿时明白了分寸。

「看来,给我采集松风的方便,已经是这帮儒修的极限了。」

「我若在文庙中学习,这就打破了极限,将儒修牵扯进来。」

「既然他们不想这样,那我也不能强求。」

到现在,宁拙和儒修群体的合作相当默契,感受也很好,自然不愿恶了这层关系。

宁拙离开这处山峰,回到自家洞府,接到了最新情报。

「青簧子要举办第二试了?」

「嗯——需要提前准备出元音竹愧。」

「《元音簧片书》中的每一种簧片部件,都要制作出来。」

「这并不难!」

宁拙立即将重心放在这件事情上来。

青簧子的兴云小试,可和其他人的不同。他以传承为目的,价值无疑是当下最高的。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