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家伙很兴奋。即使是制片厂最牛马的发行专员,一想到东厂的财富和工业,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一一《中国电影产业现状》
他们也不约而同的暂停了与省公司的谈判,静观其变。
玩了几天,这日的行程安排是参观省电影公司,公司有什么好参观的,当然是谈正事了。
江苏连续八年票房全国第一,是电影大省,公司气象与一般的也不同,透着一股财大气粗。杨庆丰领着陈奇转了转,看看公司历史、荣誉什么的,随后来到了办公室。
杨庆丰拿出一只小巧的茶叶罐子,湖了一杯茶,笑道:「尝尝我们特产雨花茶。」
「好茶!」
陈奇喝了一口,他只懂得喝高碎,反正是客气。
「确实好茶,可惜产量太少了,出不去省。」
闲聊了几句,杨庆丰终于道:「文件下发以来,全国电影行业是沸沸扬扬,大家都没经验,都是试着来。您这次亲自来谈,我们倍感荣幸,五部片的水准也非常高。只是不知这五部电影是单片发行,还是打包?」
「单片麻烦,自然是打包了。」
陈奇笑道:「我想采用保底发行的模式,每部片保底100万。意思就是,不足100万的你们补足,超过100万的部分,我分35%!」
他一开口,杨庆丰脸都抽抽了,真敢要啊!
五部片就是保底500万,省公司啥也不干咔就给出500万?没有这样的。
「这个方案太夸张了,我们风险太大。」
「你们有的赚!都说现在国内市场不行了,但看看上海、广东就知道,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单片达到几百万并非不可能。江苏也如此。」
陈奇并非忽悠。
90年代国内市场虽然低谷,但好片子的票房从来没低过。拿95年来说,《真实的谎言》1.03亿票房,《红番区》9500万,《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拿了5000万。
《泰坦尼克号》更别说了,3.6亿!
这还是在偷瞒票房的情况下。所以说,京城、上海、广东、江浙等票房重镇,如果有不错的片子,破百万轻轻松松。
但杨庆丰不敢接,连连摇头:「不不,我们接受不了。我能不能说说我们的方案?」
「当然可以!」
「省公司准备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单片40万买断。一种是拷贝结算,一个拷贝五万块,我们先预订,如果市场反响好再增加。」
单片40万,比西影厂的《测谎器》高出四倍。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陈奇肯定也不会答应,《新龙门客栈》《精武英雄》《黄飞鸿》《唐人街探案》《风声》这五部片,加起来给200万?
跟白差不多。
杨庆丰见他沉吟不语,估摸着他在思量价格,自己也在心中琢磨,等下该如何讨价还价。如果今天谈不成,那就再招待,明天再谈。
这种事就在磨。
过了几秒钟,陈奇道:「我坚持我的方案,你们市场各方面不成熟,不像沪粤那样有经验,必须采用保底发行。」
「我们不能接受,你的开价太高了。」
「杨庆丰同志,对于此事你能做主么?」
「当然!我是省公司的负责人。」
陈奇看了看他,点头道:「好!谈判失败!」
(有了.—.)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