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小吃,转去一家露天咖啡馆要了杯咖啡,大榕树,杜鹃花,长条板凳,鸟鸣啁啾,多美的宝岛清晨啊!不巧咖啡杯上面的塑料盖怎么也打不开,就问从里面走出的男孩是不是要用吸管?男孩说不用吸管,开盖直接喝。片刻,大概放心不下,又从里面出来,走到桌前帮我打开,轻轻放在我眼前正合适的位置,笑笑。笑和笑不同,那绝对是友善的笑。
喝罢进城,台版村上译者赖明珠女士带我看了台北主要主点,傍晚把我送上回程捷运(地铁)。到终点时我问邻座女士去“淡水大学”怎么走,她耐心指点一番。但我还是不大清楚,下车后正在站台东张西望,一位颇有绅士风度的头发花白的老先生问我“你是要去淡江大学吧?从这儿上去,到右侧站台……”原来我把淡江大学说成淡水大学,碰巧被那位女士旁边的这位老先生听见了。你看,多好的台湾老人啊!
更可贵的是,友善的对象并不限于人。他们那么爱护环境,珍惜环境之美,无疑也是出于一种友善,即对自然友善,对由一草一木构成的自然环境友善。不用说,友善即是爱,爱即是仁——子曰“里仁为美”(以仁为邻才是美的),良有以也。
不过我的前提追问并未就此结束。美的前提是干净,干净的前提是教养,那么教养的前提又是什么呢?
(01.5.11)(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