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谭败亡,其二弟袁煕据守的幽州,则成为前沿,暴露无疑,全城惶惶不可终日。同月,袁将焦触、张南叛煕,并对其攻之。袁煕无奈同兄弟尚逃奔三郡乌丸。焦触自代幽州刺史,率诸郡县官员投降曹操,曹操矫诏封焦触等为列侯。
曹操进击乌丸柳城,开始辽东太守公孙康恃强对曹不服,当曹兵破乌丸后惧之。曹将见袁尚弟兄逃往辽东,纷纷要求乘势征讨。曹操对大家说:“尚兄弟可擒也,吾方使公孙斩送尚、煕的首级,不劳顿兵矣。”诸将听了半信半疑。不久,公孙康果真斩尚、煕等,传其首级送到曹操面前,诸将纷纷求教。“公孙康斩送尚、煕首为何?”
曹操随即向将领们分析形势,公孙康素畏袁氏弟兄,吾急攻之,他们则会拼力联合起来,缓之则自相图,互不相容。所以公孙必杀袁氏兄弟,表示忠于吾也。诸将听之无不佩服!
班师路上,虽依然很艰苦,但全军将士十分振奋。时寒且旱,军又乏食。曹操下令杀马千匹慰劳将士,扎营昌黎(今河北)休整,距昌黎北十一公里处有一碣山,曹操路过此地扎营,与他一个长久的宿愿有关。曹操熟知秦始皇、汉武帝均登临过碣石观海,秦皇汉武的威举当然深深打动着他。在东征乌丸胜利班师的路上,曹操东临碣石,借以观海意义非凡。
碣石,指碣石山。《尚书·禹贡·导山》曰“……太行山、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曹操率从骑数十,去四十里渤海。这里北风朔朔,山势兀立。年过半百的曹操却精神抖擞,下得马来,登上碣石。从此遥望大海,宛如在海边又似在海中,果真是意想不到的山河景象。不远处他看到了秦始皇登临碣石的刻石,石刻其辞有曰:“遂兴师旅,诛戮无道”,“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天平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秦皇刻辞,述已之功,甚为恢宏。曹操对秦皇、汉武之武功,当是庶心咸服,并有吊古之意。但曹操的落笔完全不同于秦皇,而是另辟蹊径。表现了一个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的风范。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水何澹澹”是说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说耸立而高,“星汉”是指星河,后面几句则是写的天际之宽、沧海包含之大,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曹操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以他的诗也是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第二章的“孟冬十月”,古时的历法立冬也称之谓孟冬,立春亦称孟春。这一章主要是写归途所见曹军经过休整从昌黎回军,次年正月到邺城,在途中经历了一个冬季。“鸷鸟”是指猛禽,“鸿雁南飞”、“农收积场”,是说冬天来临雁南飞,百姓农事已毕。一路上“戚戚多悲”经过若干“逆旅”,指宿营的地方,好似现在的旅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