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面临东汉政权崩溃之际,认为要进行统一战争必须大力建置屯田,用各种办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以保证战争的胜利。他的《置屯田令》和《加枣祗并封爵祀祗令》,反映了曹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进而推动了文化的大发展,造成了当时“彬彬之盛”的环境,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建安初曹操发表的《屯田令》内容是: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农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秦人”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变法,其中就包括了坚持耕战,求得富国强民的思想。“孝武”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农婢,兴修水利和发展生产的指令,这些都是先人的经验。
当时来归曹操的河南中牟人任峻。字伯达,宽厚有道,而见事理。汉末**,关东皆震,他闻之曹操举兵,率宗族、宾客、家兵数百人投奔曹操。曹操喜之,表任峻为骑都尉。时岁饥旱,军食不足,曹让其主持屯田,充实军粮。数年中所在积累仓禀皆满。官渡之战,曹操使峻典军器粮运,保证了大战的胜利。曹操一向重视后勤,在他二十三岁任顿丘令时,因群众缺水,他就带领百姓打井,在顿丘留下的深井,起到灌溉农田的作用。任峻来投,曹操之所以让其负责屯田,说明他有眼识珠,重视人才,两人曾有一段精彩对话:
曹问:何以要屯田?
任答: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