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根据曹操的遗令,遂推贾逵典丧事的具体事宜,夏侯惇、夏侯尚、司马懿、贾逵等人扶灵“奉梓宫还邺”。并派人到许都向朝廷报丧。决定之后,即时分头执行。夏侯惇、司马懿按照遗令“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之语,为曹操穿上了征战的大袍,戴上头盔,穿上靴,将曹操的遗体装殓入椁。鄢陵侯曹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赶来,向贾逵问先王玺、授所在,逵正色回答:“世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授非君侯所宜问也。”曹彰听罢乃止。
按照曹操的遗令,群臣将其灵柩运回邺城。起程之日,按照天子晋公曹操为魏王的礼仪,为曹操灵车设天子旌旗,所到之处,实行了戒严,灵柩安放在金根车上,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昼夜兼程向邺城进发。
曹操的灵柩出洛阳向西行,从官渡过黄河。二十年前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大败袁绍,使其名声大震。奠定了他霸业胜利的基础。群臣选择这条路线到邺城,也是对他的一种怀念。过了黄河,灵车不日即到邺城时,天方晓,王后卞氏,世子丕率曹府上下和文武百官,在邺城南门外迎灵。曹操的棺从建忠门入城,由世子丕和小王子们扶灵,百官随后。东西大道两旁站满了迎灵的士兵、民众,将曹操的棺一直护送到北城,暂时安放到铜雀台内。
恰好这时御史大夫华歆从许都赶来,荀彧死后他代为尚书令。他之所以来晚了,是因为接到曹操的《遗令》后,他要首先进宫向汉献帝报丧。朝廷闻报令华歆代帝向魏王曹操致哀,并下诏晋曹操谥曰武王。华歆见帝装糊涂,硬是逼着献帝下诏封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无疑这是华歆立下的大功,有了皇帝的诏书,曹丕的一切行动就有了依据。
曹操的墓地,是他生前亲自选定的,由世子曹丕亲自督造。《遗令》说:吾死后葬于邺城西北三十里处,即曹操墓地所在。不占用土地,自然不封不树,但墓地工程还是很大的。墓道全部用夯土层层夯筑,墓门为一厚重的石门,门里砌了三道砖墙,总厚度达到1.米,应当说墓门是非常坚固的。
曹操的丧事历时近一个月,即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逝至二月丁卯(公元0年4月11日),正式公葬高陵(即西陵)。曹操病死洛阳后,他墓葬之处开始,一直到唐朝都是清楚而确定的。《三国志·魏书》里多次提到曹**亡后,贾逵、司马懿、夏侯尚等人,“奉梓官还邺”。只是到唐朝之后,曹操墓的位置随着他正面形象的变化,逐渐模糊起来,在忠君正统思想的影响下,清晰的曹操墓,失去了地理坐标,他墓葬何处,成为一个谜。这次河南省文物考古家发现,确认曹操墓在今河南安阳应当是确定无疑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