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的第三部分,“休名”即有美名。“宜城”地名,在今湖北宜城县南,此地古代亦盛产美酒而著称。醪指汁液,醴指甜酒。“苍梧”,亦地名。魏出产一种名叫“竹叶青”的酒,有名气,曹植称它为“缥青”。一般秋天开始酿造,冬天成熟;如春天开始酿制,至夏天酿成。后面两句是形容酿酒发酵时,翻滚沸腾时的状态和上面浮动的泡沫,如同白素的“浮萍”。
第四五部分内容是:
“尔乃王孙公子,游侠翱翔,将承欢以接意,会陵云之朱堂。献酬交错,宴笑无方。于是饮者并醉,纵横喧哗。或扬袂屡舞,或扣剑清歌;或颦蹴辞觞,或奋爵横飞;或叹骊驹既驾,或称朝露未晞。于斯时也,质者或文,刚者或仁。卑者忘贱,窭者忘贫。和睚眦之宿憾,虽怨仇其必亲。”
于是矫俗先生闻之而叹曰:“噫!夫言何容易!此乃淫荒之源,非作者之事。若耽于觞酌,流情纵逸,先王所禁,君子所斥。”
此赋第四部分是叙述公子哥们聚宴。前两部分讲的是酒历史,而这部分则点到酒危害的实质。揭露这些王孙酒醉后的违逆礼仪的千姿丑态。逐一摹写每个人酒醉后失态的言行,有的是“屡舞”狂欢;有的是“扣剑”击敲;有的是拒杯“辞觞”;有的是酒杯“横飞”;有的是“朝露未晞”,《诗经·湛露》篇中曰:“湛湛露撕,匪阳不唏;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句。此段的人物,写得个个传神,一群酒鬼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第五部分则是赋的结尾。“矫俗”先生,是曹植虚构的人物,通过这位先生之口,痛诉淫酒乃是“荒乱之源”,“作者”乃指酒的发明者并无过错,主要责任而在于饮酒之人。“先王”乃指夏禹,禹为了节约粮食和“以酒亡其国”端正世风,实乃是值得赞扬之举。
曹植作此赋主要目的是鞭打“耽于觞酌,流清纵逸。”的危害,明显的是支持其父曹操颁行的禁酒令,间接的批评孔融反对曹操的这一指令。孔融幼有异才,自以智能优瞻,溢才命世。汉献帝初许都,孔融以为宜略依旧制,因而对曹操的一些改革朝政常持反对态度,乃至狎侮曹公。曹操在许都曾设制酒禁,而孔融上书调侃曰:“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饮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难道还要禁止婚姻吗?曹操虽外表宽容,但对孔融的时唱反调,而内心不能平,遂示予以驳斥,孔融碰了钉子,但他满不在乎,虽居家失势,而宾客仍满其门,爱才乐酒,调侃曰:“座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于是曹操对孔融更加不满,后终以“太中大夫孔融……乱俗,违天反道,败伦理”的罪名下令杀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