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曹植作《洛神赋》的真实意思,虚借洛神故事,实为怀念甄妃而作。甄妃生前爱慕曹植的才华,多次在曹丕和文人墨客面前赞扬曹植的诗词,使曹丕不舒服,产生疑忌。至于甄后的《塘上行》诗,词语写得哀切凄婉,有推卸不了的责任。建安9年(公元04年)8月,曹操攻破邺城,曹丕纳比自己大6岁的袁熙之妻为妻,初爱情甚笃,先后生明帝曹叡和东乡公主。曹丕称帝后,已废为山阳公的汉献帝奉二女以嫔于魏,此时郭皇后还是夫人,均受到曹丕爱幸。甄妃失意,常劝帝“妻妾众多”之害处,帝不听,引起对其不满,甄氏因此被诛杀。
接着第四段内容是:“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沓(tà),命俦(chóu)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guī)之猗靡(yīmí)兮,翳(yì)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洛灵感焉”洛神感于我对她的忠诚,徘徊不前行。目光忽而暗忽而明亮。亭亭玉立,轻躯而未翔。一种浓烈的植物,放出香气阵阵,洛女高歌,哀声激起,“众灵”诸神纷纷来聚,有的戏于水中,有的飞翔或采明珠。“南湘之二妃”来同游,(南湘即湘水之女神,传说尧有二女,曰娥皇、女英,同嫁虞舜为妃。舜外出巡视,死于苍梧,二人赶至南方也死于湘江之间,成为湘水女神。屈原《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就是指他们两人。)洛神叹我无伴侣,犹如牵牛星,便扬起衣裙,飘飘如同神灵。像似离去又像往回引,眼睛有神采,容颜光泽如玉,似有话要说,婀娜多姿,令我留恋忘返。
此段写女神感于曹植的精诚,表示了女神对作者的倾心仰慕,同时又写出女神钟情相思的矛盾、痛苦心情。(实为与甄妃互相爱慕,却达不到目的的痛苦悲哀。)
《洛神赋》下篇
此篇为赋的五、六两段。
第五段内容是:“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ní)踊而夹毂(gǔ),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该段主要是说女神因天上人间,人神之道殊,不能与曹植缔结良缘,劝曹植保重,只得含恨惜别,读之使人凄然泪下。
“收风”是说风停息下来,河波止住了波浪.“冯夷”传说中的神,打起了鼓,女娲唱起了歌.洛神驾的天龙,载着云车慢慢行驶,鲸鱼出水逆行,水禽护卫道旁。“动朱唇”洛神开启红唇说男女交往礼节之纲常,她恨人神之道的差别,使我们难如愿以偿。她挽罗袖掩面“涕“泣,眼泪沾湿了衣襟。“永绝”此次一别天各一方,愿赠江南“明珰”,耳朵首饰作为纪念。我会长久心于“君王”(指对曹植忠贞)。说罢,忽然不知洛神去了何方,神光随之消散,我心惆怅。
第六段内容是:“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
(fēi)辔(pèi)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结束段是写女神离去之后,曹植仍思恋不已,绵绵的恋情使他痛苦不堪。
“背下陵高”走下山冈,勉强前进,心存依恋,仍在回味。希望洛神女再现行,“长川”洛水再长我也驾舟寻觅。“思绵绵”增加了思慕之情。我令车夫准备车驾,将安归去返回封地,手拉缰绳,却不忍离去。
曹植的《洛神赋》充满幻想,富于变化,通过神话题材,诉说人神恋爱不能结合的悲剧,诉说了陈思王苦苦追求洛神女心神振荡,实乃是表现了曹植对甄妃的思念,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理想破灭的苦闷和惆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