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第二首作者继续以典故抒写骨肉之间应相亲相爱,不应当散布流言蜚语使骨肉相离。“鸳鸯”,鸟名,雌雄配偶不离,常用比作夫妻,此处喻指朋友相亲。“比翼”指成双对,并翅而飞,以鸟喻指亲朋。“同盟”,朋友立誓定约,以期友好不变,“骨肉”指兄弟家人之间,相亲相爱乃属天性,犹言乃天生成的。
“周公”、“管蔡”二句,周公即周公旦。“康叔”乃周武王弟,初封康故曰康叔。“管蔡”乃管叔,蔡叔二人皆为周武王之弟。武王灭纣后,管叔封于管(今河南郑州);蔡叔封于今河南上蔡。名字前者皆为封号。“流言”指管蔡父王死后,成王年幼,乃由周公旦摄政,管蔡二人不服,乃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并与商纣王之子武庚一同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征纣,叛乱被平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
“子臧”、“季札”二句,二者皆为人名。子臧春秋时代曹国公子,《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曹寅公死后,曹国人以曹成公不义,要立臧为君,子臧不愿意,因而逃亡宋国。季札乃吴王寿孟的小儿子。长子诸樊要让位给季札,而他坚决不接受,并说:“我季札虽然不才,但甘愿效法曹国的子臧,以免失节。”
曹植在此诗中,反复强调兄弟之间应当亲密无间。并以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对兄长情深意真,不存疑心,进一步表明要兄弟和睦相处,其目的针对文帝对他的猜疑是显而易见的。此诗善于运用历史典故,用对比的手法表明心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欣赏价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