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又迅传到了纽约!
继而,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巷、舞会、聚会里都回荡起了这歌!
和之前火爆的国歌不同,这后世出自《泰坦尼克号》的配乐显然更有市场!
从音乐角度,这具有浓烈民族韵味的苏格兰风笛在作者的精巧编排下,尽显悠扬婉转而又凄美动人。歌曲的旋律从最初的平缓到激昂,再到缠绵诽恻的**,一直到最后荡气回肠的悲剧尾声……
而歌曲的演唱者,席琳.迪翁更是真正的天后级歌手——这即便是在后世也曾经在全美音乐排行榜蝉联16周冠军的歌曲放到了娱乐贫瘠无比的191o年更是如虎添翼!
《我心永恒》又是一爱情歌曲,因此,比之前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感觉的国歌更加有亲和力和受众人群!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那些热恋中的恋人,又或者已经孩子一大帮的家庭主妇……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被这天籁一般的音乐牢牢吸引!
在191o年,留声机并不是一件便宜的东西。除了收入不错的中产阶级和商人外,普通工人家庭想要拥有一台留声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事实上,在唱片稀少的年代里,也很少有工人阶级会舍得花上自己大半年的工资去买一台留声机。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2o世纪初娱乐业的贫瘠!
就算一个月工资不错几十美元的工人攒上一整年,花上几十甚至一两百美元买上一台留声机又有什么歌可以听?
还不是那几酸的掉牙,充满了腐朽气息,如同半死不活的呻吟声的歌声?
而那些钢琴曲、交响乐,又有几个人爱听?
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有买留声机的钱还不如多吃几顿好的或者给家人在圣诞节的时候买上几件实用的礼物!
如今,一连两优美动听的音乐的风靡顿时让美国掀起了一股购买留声机的热潮!
无数以前觉得留声机只不过是上流社会和体面人的享受的平民百姓攥着钱,心翼翼的走进了平日无数次路过的乐器商店……将一台台在以往从玻璃橱窗外看上去如此华丽昂贵的不切实际的留声机搬回了家里!
然后,一家人簇拥着,围着那台放置在简陋餐桌上的留声机兴奋不已的鼓捣上半天……
最后,在黑色的唱片盘的转动中,一曲通俗动听的《我心永恒》从扩音筒中流淌出来,一家人沉浸在欢乐和兴奋当中度过了比以往热闹许多的晚餐时间!
……
随即,美国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了《我心永恒》的故事。刚刚在公众视线中离开没几天的太平洋国顿时又刺激了一次美国人的眼球和耳朵!
《纽约时报》——“这是一音乐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纽约时报的评论十分中肯,他们采访了几位美国当前著名的音乐大师,以这些音乐大师的评论作为主体,搭配上十几位普通人的感受,将这《我心永恒》分析的十分透彻。
而《洛杉矶日报》的观又一次别出心裁——他们统计了一下全美所有留声机在这一周的销量!
让所有商人都大流口水的数据就足以明这歌的杀伤力了!
不过,不管怎么,太平洋帝国借着《我心永恒》的风潮再一次进入了美国公众的视线,并且获得了广大的好感!
借着国歌和《我心永恒》,以及慷慨赠送给第一夫人的‘海洋之心’项链的东风,美国国内原本反对塔夫脱因为一个国而得罪德国的声音了许多。毕竟政客都不是傻子——在明知道民众对那个迷你国家有好感的情况下还跳出来攻击,这在选票十分重要的美国,几乎就是不想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