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迟领兵出京时,太子站在城楼上,亲眼目送他骑着高头大马,引领着大军蜿蜒北上。
直到大浑消失在视野里,太子才回宫,告诉方太后。
方太后略一沉吟,吩咐太子,“派个人暗中跟着北上,要亲眼见到北定王一路前往北疆。”
“是,皇祖母。”太子道。
方太后推了一瓶药到太子面前,压低了声音,“暗中拿去给伺候皇上膳食的太监小李子,让他每日在皇上的汤食中加入一粒。”
太子一听,暗惊,“皇祖母!”
“放心,药丸易融,入汤即化......
随着夜幕渐渐降临,北疆的夜晚显得格外宁静。萧迟站在营帐外,手中拿着姜心棠寄来的信纸,借着微弱的烛光反复阅读着那首诗。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她的体温和思念,让他感到无比温暖。他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收进怀里,抬头望向远处的星空,心中默默许下誓言:“心棠,我定会守护好这片土地,让你为我骄傲。”
为了进一步巩固北疆的防御体系,萧迟决定对现有的军事布局进行调整。他召集了所有将领,在大帐内展开了一张巨大的地图。手指轻轻滑过地图上的山脉与河流,他开始详细部署新的防线。“从现在起,我们将在这片区域建立三道防线。”萧迟指着地图上标记的位置说道,“第一道防线由骑兵负责,他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敌情立即上报;第二道防线则是步兵驻守,设置重重关卡,确保任何企图入侵者都无法轻易突破;第三道防线则是我们的精锐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前线,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众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萧迟的决策总是深思熟虑且充满智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北疆军队按照新的部署迅速行动起来。骑兵们日夜巡逻,加强了边境的安全保障;步兵们则在各个重要关卡修筑工事,设置了无数陷阱和障碍物;而精锐部队更是每天进行高强度训练,不断提升战斗力。
与此同时,萧迟也没有忽视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他亲自前往各个物资储备点检查,确保粮草、武器等军需品充足供应。他还特别关心士兵们的日常生活,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力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带领下,北疆军队逐渐形成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队伍,成为抵御外敌入侵的坚实屏障。
而在京都方面,方太后得知萧迟又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后,心中既焦急又恼怒。她意识到,要想扳倒萧迟并非易事,必须寻找更加隐蔽的方法。于是,她开始秘密联络一些心腹大臣,试图通过他们在朝堂上制造舆论压力,挑拨皇帝与萧迟之间的关系。
然而,这些大臣们虽然表面上答应配合方太后的计划,但内心却有着自己的盘算。毕竟,萧迟在北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谁也不想因为盲目听从方太后的话而失去前途。因此,当方太后提出要在朝堂上弹劾萧迟时,大部分大臣都选择了沉默或者含糊其辞。
太子看穿了方太后的意图,他深知此时若是与方太后正面冲突只会两败俱伤。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更为巧妙的方式??暗中支持那些正直的大臣,在关键时刻为萧迟说话。这样一来,既不会引起方太后的怀疑,又能有效保护萧迟免受无端指责。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疆的局势愈发稳定。北月国见短期内无法突破北疆防线,只得暂时收敛野心,转而在其他方向寻找机会。而萧迟也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明白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他决定加强与周边部落的合作,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一天清晨,萧迟接到了一封来自某部落首领的邀请函。信中称该部落愿意与北疆结盟,共同抵御外来侵略。这个消息让萧迟感到十分惊喜,他知道这是扩大北疆影响力的好机会。于是,他立即派遣使者前往该部落,商讨具体合作事宜。
经过数天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北疆将为该部落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而该部落则承诺在关键时刻协助北疆抵御外敌。这一联盟不仅增强了北疆的整体实力,也为边境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安宁与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在京都市井之间,姜心棠也在为北疆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利用自己在京城的人脉关系,积极宣传北疆的发展成就,吸引更多人关注和支持北疆建设。此外,她还组织了一些慈善活动,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北疆百姓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