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春色满棠 > 第232章 下旨册封姜心棠为王妃

第232章 下旨册封姜心棠为王妃

嬷嬷搬小摇床的动作很轻,但孩子很警觉,醒了。

姐姐烦躁地双手蹭着脸,抻腿蹬着小被褥;弟弟只睁开一条眼缝,没怎么动。

姐姐蹭完脸,睁着眼睛看萧瀛。

萧瀛想摸她。

但怕自己手不干净,孩子又是早产,身子孱弱,便没摸,只看着,喜爱极了。

长公主看两个孩子弱小,有些担心。

等萧迟喂完姜心棠出来,细问了他两个孩子的情况,确定两个孩子没有大问题,才放心。

夫妇二人在王府待了半个上午才走。

回去后,长公主命贴身嬷嬷去库房......

林若兮站在棠荫堂前,望着老梅树上新开的花朵,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自己的脚步不能停下,因为还有更多的梦想等待实现。

一天,林若兮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件。这封信是皇帝御赐的诏书,邀请她进京参加一场皇家举办的“文化盛典”。这场盛典旨在汇聚天下英才,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诏书中还特别提到,希望林若兮能够将她的“文化学堂”经验带到京城,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

面对这份殊荣,林若兮既感到荣幸又有些忐忑。她深知,这次进京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一次向更高层次推广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于是,她决定接受邀请,并迅速安排好学堂的事务,确保在自己离开期间一切都能正常运转。

临行前,林若兮召集了核心团队成员,在棠荫堂内举行了一次简短而庄重的会议。“各位,我即将前往京城参加‘文化盛典’。这段时间,学堂的工作就全权交给你们了。”林若兮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庞,“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让‘文化学堂’继续发展壮大。”

苏锦程率先表态:“林姐,请放心吧!我们会尽全力维护学堂的日常运营,同时也会继续完善课程内容,争取在你回来之前推出更多创新项目。”王铭和李清扬也纷纷点头,表示会全力以赴支持林若兮的工作。

带着团队的信任与期待,林若兮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旅程。一路上,她翻阅着关于历代帝王重视文化的典籍,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理念融入皇家的文化政策之中。经过数日的奔波,她终于抵达了京城。

京城繁华似锦,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林若兮被安排入住一处幽静的府邸,这里环境清雅,非常适合静心准备即将到来的盛典。第二天清晨,她受邀来到皇宫大殿,与其他受邀嘉宾齐聚一堂。

大殿内金碧辉煌,龙椅高悬于正中,两侧站立着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炯炯有神。他环视全场后,缓缓开口道:“诸位都是当世才俊,今日聚集于此,就是为了共商如何守护我华夏文明之瑰宝。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国家献计献策。”

轮到林若兮发言时,她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声音清亮:“陛下,臣女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官方的力量,还需要广泛动员民间资源。通过建立类似‘文化学堂’这样的教育基地,可以让更多普通百姓参与到文化学习中来。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皇帝听后连连点头,称赞道:“此言甚合朕意。朕亦认为,唯有上下一心,方能成就大业。林姑娘,朕听说你的学堂已经在江南取得了显著成效,不知可否考虑在京师开设分堂?”

林若兮微微一笑,答道:“陛下,臣女愿意尝试在京师开设分堂。不过,这需要朝廷的支持与协助,特别是场地选择以及师资力量的调配等方面。”

皇帝当即下令,拨出一片位于京城西南角的空地作为学堂用地,并派遣专人协助林若兮完成筹建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宣布设立一项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全国各地类似的教育机构。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若兮忙碌于新学堂的规划与建设之中。她亲自考察了选址,与工匠们讨论建筑设计方案,并从各地招募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为了体现皇家学堂的独特性,她特意设计了一些专属于京城特色的课程,例如讲述紫禁城建筑艺术的历史渊源、展示宫廷服饰的演变过程等。

随着学堂逐渐成形,越来越多的京城学子慕名而来。他们中有皇亲国戚的子弟,也有普通平民的孩子。无论是谁,在这里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课堂上,有书法家挥毫泼墨,写下遒劲有力的大字;有琴师抚琴奏曲,弹出悠扬动听的旋律;还有茶艺师现场演示泡茶技艺,讲解茶道背后的哲学思想。

然而,就在学堂初见成效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平静。原来,有人对林若兮的崛起心怀嫉妒,暗中散布谣言,指责她在学堂中教授的内容偏离正统,甚至有可能影响年轻人的思想观念。这些流言很快传到了皇帝耳中,令他颇为震怒。

得知消息后,林若兮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分析局势。她明白,要想平息这场风波,就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她整理了一份详尽的报告,详细记录了学堂的教学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依据,并请几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为其背书。

随后,林若兮主动请求面见皇帝,将这份报告呈递上去。她语气坚定地说道:“陛下,臣女自创办学堂以来,始终以弘扬正统文化为己任。所有课程内容均经过严格筛选,绝无半点偏颇之处。如今遭遇非议,实属小人构陷。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还臣女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