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姜净慧回来之后, 姜净春也去问过李氏自己从前的父母是谁。毕竟她也不可能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吧,总该是有亲生父母的。
他们从前是认错了她,可又是怎么带回来她来的?
是她自己爹娘不要她了,又还是如何呢?
姜净春最后没忍住去问了李氏。
然而,问过一次李氏,李氏只说,当初他们带回她的时候,她一人在寺庙里头没人看顾,所以后来才会阴差阳错被认错,言下之意,就是她也不知道她以往的身世。姜净春又想继续问下去,可李氏又一副不愿再提当年之事的样子,姜净春怕她想起
往事又是一阵伤心,没了办法便也没再去问。
或许终究是是因为血浓于水的缘故,这些时日李氏没再第一日见到姜净慧那样瞧着冷淡,整个人也热络了不少起来,又因为心疼她这些年的遭遇,想着法子给她置办物件,就说衣物,春夏秋冬连着都做了好多件。
姜净春的这间院子,从窗口的方向刚好就能看到东西一件件往姜净慧的屋子里头搬去。
花云见姜净春坐在窗边看着外边,面上神情淡淡, 也不知道是在想些什么,她上前想要合上窗户,不叫她再看,却被姜净春阻止,“关上做什么。”
花云道:“小姐看着这些做什么,瞧了也不难受。”
姜净春笑了一声,“难受什么,本就都该是她的。”
再说了,姜净慧越好,她心里头才越好受些。
她的视线落在窗外来往奔走的仆妇身上,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突然回过了身去对花云问道:“你可知她这些年在那户人家过得如何?”
花云素来是爱八卦的,闲来没事就爱出去同人唠嗑。
那姜净慧以往的事情,她也应当从别人口中听来了些许吧。
花云没想到姜净春会去问这个,不过她也如实告诉了姜净春。
她道:“听闻她当初是被拐去京城外头,而后被一户人家买去做了童养媳,那户人家在当地也挺有钱的,不过听说她也受了不少的苦。毕竟是把人当媳妇养的嘛......对她便也不怎地好。听他们说,大爷找到她的时候,她还在那户人家的儿子洗衣
分明也是十六如花的年纪,却早早给人当上了老妈子。
可经历了这样多的不公,却也不见得姜净慧对谁有所怨恨,仍旧是那样得良善…………………
若是她的话,她自认为做不到这样的地步。
姜净春吸了吸鼻子,走到了桌边,她打开了妆奁,从最底层捞出了一对镶玉蝴蝶八宝簪,这只簪子是她今年生辰的时候祖母送她的礼,她很喜欢,喜欢到了一次都舍不得戴的地步,自从收到了之后,便一直放在了妆奁的最下面。
她把这个簪子用帕子小心包了起来,递给花云,她道:“你去姐姐的院子里面跑一趟吧,就说......这是妹妹的见面礼。”
姜净春还一直都不曾同她说过什么话,姜净慧人很好,是她自己一直拧巴,不敢面对她。
可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她总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
花云没想到姜净春竟舍得送出这簪子,当初她收到了这东西高兴了那样久,一直说喜欢,光是放在盒子里头看看心情都好,花云都不曾见她戴过。
花云叹了口气,道:“我记得小姐很喜欢这个簪子来着的。”
是很喜欢不错,好东西没人不喜欢。
可再喜欢,这东西也不是自己的。
她道:“送去吧。”
花云听后也没再多说,接过簪子往姜净慧的院子跑了一趟。
没多久她就来回话,道:“她收下了,瞧着很喜欢。”
姜净春闻此也不由得松了口气,“喜欢就好。”
这日用过午膳之后,李氏带着姜净慧去了老夫人的荣德堂。
老夫人自知道姜净慧被寻回了之后,瞧着也没太大的反应,虽见不出多欣喜,但却也给她送了不少东西过去,也不至于让人以为她是不喜这被寻回来的孙女。
只是,姜南那头瞧着,却觉得相比于姜净慧这个亲孙女,他这母亲瞧着还是更喜欢姜净春一些。他想让姜净慧多在老夫人面前露露脸,说不准这样老夫人也就能多喜欢她一些。于是,便随便寻些个借口,让李氏带着姜净慧去了老夫人的跟前露
露脸。
老夫人午膳后有小憩的习惯,但她们显然不知道,来得时候惊动了正中觉的她。
老夫人被闹醒也没说些什么,听到是李氏和姜净慧来了,便起身去了外间。
她走到了椅子上坐好,因着刚从困觉中起身,瞧着还有几分疲惫。
她合着眼让旁边的老嬷嬷给她按揉着太阳穴,而后开口问道:“今日来是何事?”
李氏说明了来意,“今日来是麻烦母亲,能否将柳嬷嬷借我一用。”
说完这话她又看了眼美净慧,叹了口气道:“净慧这刚回来,有些宅门里头的规矩不大懂,我就想着叫柳嬷嬷来教教她,不然,往后有什么场面应付不来,就怕叫人说没了规矩。”
老夫人听得呵呵一笑,她道:“往前你教净春的时候怎么没这样想过?”
李氏面上神情一顿,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还是一旁的姜净慧开口解了围,她道:“不是母亲的意思,这都是孙女自己的意思,是孙女自己想要去学这些规矩的,只是不敢麻烦祖母,听闻从前妹妹也在柳嬷嬷那头上过课,效果颇丰,这才求着母亲来的。”
她眉目低敛,瞧着乖顺至极,李氏看得很不是滋味。
想来这么多年,她一定是在那户人家受了不少苦,这般的仰人鼻息过活,探人眼色。
李氏道:“当初母亲既给净春寻了嬷嬷来,总之现在她也不教她了,何不能教教净慧呢。”
她这话说得就像是老夫人一碗水端不平。
老夫人无言片刻,而后睁了眼,“不是我不愿意,是上一回你说了要接净春回去,我看柳嬷嬷待在这里无事,便让人送了她回去。”
她说完了这话之后又道:“净慧是个守礼节的孩子,我瞧得出来,她比她的妹妹,懂事得多,不是不懂规矩的人。从前那户人家,可是已经教过规矩了?”
老夫人也这把年级了,懂得不少,看姜净慧几回,就瞧出她从前已经学过不少东西。
非是她多心,只是,一个会买童养媳的人家,定然是蛮横不守规矩,正常人家,哪里要去买媳妇回来?总之,京城里头的大家族对这种勾当十分瞧不上眼。
可既然蛮横至此,还会教童养媳规矩?
姜净慧实在是有些太完美了,懂事听话,守规矩知礼节………………
如何不叫人多心。
但老夫人也不会轻易下定论,毕竟她在外这么多年,终究也是受苦,现下也只是试探一二,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之处罢了。
姜净慧早就已经有了应对的说辞,她道:“从前那户人,教过我这些的。他们想着自己的儿子以后是要中秀才,当进士的人,便想着也不能叫我没了规矩,所以打小时候就教了我这些,只是,我怕小地方的规矩和京城的不大一样,所以才想
着再来学学。既祖母说柳嬷嬷已经走了,那也不打紧的。
还是奇怪,不过老夫人也没再多问下去,再问下去倒是她故意刁难,她看了姜净慧一会,也没从她脸上看出其余的情绪,她道:“无妨,既你想要学,肯上进,我再请她回来就是。”
姜净慧闻此面上浮现几分惊喜,忙起身道:“多谢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