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 第五百二十二章 风欲静而树不止

第五百二十二章 风欲静而树不止

“快点!!”

“给老子射!!”

然而,就在大虞朝逐渐恢复平静,百姓开始享受短暂安宁之时,北方边境传来了新的警报。一支规模庞大的游牧骑兵突然越过了边境防线,直逼大虞北部重镇??雁门关。消息传来时,整个朝廷再度陷入紧张气氛之中。

李明迅速召集众臣商议对策。这次入侵显然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根据前线探子的报告,敌军兵力至少在十万以上,并且装备精良、士气高涨。更令人担忧的是,敌军似乎掌握了大虞朝内部的一些重要情报,选择的进攻路线避开了大部分防御工事,直插腹地。

“陛下,”兵部尚书率先出列,“敌军来势汹汹,若不及时应对,恐将危及国本。臣建议立即调集周边驻军增援雁门关,同时派遣使者前往敌营谈判,争取拖延时间。”

“谈判?”李明皱眉思索片刻后摇头道:“这些游牧民族向来狡诈多端,他们既然敢于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又怎会轻易答应停战?况且,如今雁门关守军不过两万,即便加上附近可调动的部队,也难以抵挡对方十倍于己的兵力。单靠拖延恐怕无法解决问题。”

这时,一位年轻的将军站了出来,他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锐将领之一。“陛下,末将愿意率轻骑三千先行赶往雁门关,与守军并肩作战。同时,请陛下尽快从其他方向抽调精锐部队支援,形成夹击之势。以我军地形熟悉之优势,未必不能一战而胜!”

李明目光炯炯地看着这位年轻将领,心中暗自赞赏其勇气和胆识。但与此同时,他也清楚意识到,仅凭局部战场上的胜利不足以彻底解决北方威胁。他沉声说道:“好,朕准你带兵先行。但记住,切勿轻举妄动,务必稳扎稳打。另外,朕命你沿途搜集更多关于敌军的情报,尤其是他们的指挥体系和后勤补给情况。”

随后,李明转向众臣继续部署:“除了军事行动外,朕还需要各位爱卿配合制定一套全面的战略方案。首先,由户部负责筹集粮草物资,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其次,礼部要加强对边疆民众的安抚工作,避免因战乱导致民心动摇;最后,朕需要一批擅长外交的人才,随时准备与敌方接触,寻找任何可能的和平契机。”

命令下达后,朝廷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然而,就在此时,一封密函悄然递到了李明手中。这是一份来自北方某位秘密线人的报告,内容揭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此次入侵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原来,这支游牧骑兵虽然表面上隶属于北方部落联盟,但实际上却是受到另一股神秘势力的操控。而这股势力的目的,不仅仅是掠夺土地和财富,更是企图通过挑起战争削弱大虞朝的实力,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行动铺平道路。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明更加警惕。他明白,单纯依靠武力或许可以击退眼前的敌人,但如果无法找到幕后黑手并将其铲除,类似的危机迟早还会再次降临。于是,他秘密召见了几位心腹谋士,共同探讨如何深入调查此事。

经过数日的缜密分析,他们终于锁定了几个关键线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信息显示,那位神秘势力的核心人物很可能是一位长期隐居山林的智者,此人精通兵法韬略,且与多个势力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了揭开真相,李明决定亲自率领一支小队潜入敌后,直接接近目标。

出发前,他特意叮嘱留守京城的太子:“朕此去虽有风险,但事关国家安危,不得不为。你作为储君,当以大局为重,无论发生何事,都不可轻信谣言或擅自更改既定方针。若有紧急情况,可依照朕留下的诏书行事。”

太子郑重点头应允,目送父亲离去。临行之际,李明回首望了一眼巍峨壮丽的皇宫,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他知道,这一趟旅程注定充满未知与危险,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守护住这片江山社稷。

穿越崇山峻岭,躲避敌军耳目,李明一行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目的地。在当地一位向导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那位传说中的隐居智者所在的洞府。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洞府内布置得极为简陋,只有一张石桌和几把木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盘膝而坐,双眸如炬般注视着闯入者。他并未表现出丝毫惊讶,反而淡然开口:“贵为一国之君,竟能亲临此处,倒让老夫刮目相看。不过,你真的做好面对真相的准备了吗?”

李明毫不退缩,迎着对方的目光朗声道:“朕求的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若能达成此愿,纵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老者微微一笑,缓缓起身。他的动作看似随意,却散发出一种无形的压力。接下来的对话中,李明逐渐了解到,这位老者正是当年辅助先帝开创基业的重要功臣之一,但由于政见不合被逐出朝堂。多年来,他一直隐居于此,表面上与世无争,实则暗中观察局势变化,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听完这些往事,李明陷入了深思。他意识到,这个老人既是威胁,也是机会。如果能够说服他重新归顺朝廷,那么不仅可以化解当前的危机,还能借助他的智慧进一步巩固大虞朝的统治。

于是,李明耐心地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并诚恳邀请对方回到朝中效力。起初,老者显得犹豫不决,但在李明接连讲述了许多具体改革措施以及未来规划之后,他终于被打动了。

“好吧,”老者长叹一声,“看来朕低估了你的能力。既然如此,老夫愿助你一臂之力,助你完成未竟之业。”

随着双方达成共识,一场潜在的灾难得以消弭。然而,这只是李明漫长征途中的一次转折点。他知道,前方还有无数挑战等待着他,但他从未后悔接过这份责任。因为他坚信,只要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就一定能开创属于大虞朝的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