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乱世农场 > 第三十一章 安置灾民

第三十一章 安置灾民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你别说,还真有那么一些人,知道红薯藤不要钱,只要付出劳力,又想着政府办事,总不能坑老百姓,这个时代的人心,相对来说还是很淳朴的,襄樊郡政府的公信力本来也还不错,加上李杨最近的作为,每一件事都是用公示的方法,而且公示的事情,都是严格按照公布的要求和标准去完成,也让难民们对他能够信任,因此,李杨准备的红薯藤,很快就被难民们领取一空。

值得一提的是,李杨在和上官婉儿打交道的过程中,居然发现,其实上官婉儿也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不堪,相反,倒是称得上是一个好女人,除了强势一点!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其实李杨很希望这些人在他安置灾民的时候跳出来,但是这些人很聪明,并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让李杨有些遗憾!他可是准备了许多手段,等着这些家伙的,现在都浪费了。

还有,政府对耕田有着严厉的规定,就是田地耕种的时候,必须要深翻到一尺以上,对于这条规定,灾民虽然不太理解,但是也接受了,反正政府说只有今年一年是这样,明年就随便了。当然,也不乏一些老农民明白,这是为了防止蝗灾发生,自然会自发的在灾民中去解释,这样下来,也没有人去懈怠,或者玩花活。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方法,李杨总算是在自己承诺的时间里面,完成了安置灾民的任务,至于后续的,清理掉一部分冒充灾民,没有去登记的人,还有甄别灾民中隐藏的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家伙,那就不是李杨的工作了!

不要说李杨怎么有权力去任命他们的话,李杨确实没有这个权力,但是上官婉儿有啊!灾民这个巨大的隐患,在李杨的手中妥善解决,还能成为他们耀眼的政绩,眼看着襄樊城到明年又要增加一块大量产粮的地区,对于李杨要酬谢一下跟着他的十四个人的小小要求,还不是大笔一挥,就给批准了啊!

至于土匪,大家也不是不担心,不过,现在大家都居住在一起,又在政府的指导下,自己才成立了互助民兵连,几百精壮的汉子,每天轮班巡查,灾民又都是按组按屯居住,有可疑的人一眼就可以发现,政府的骑兵队,每天也有人四处巡逻,都是佩戴了武器的,而且看上去就是实打实上过战场,杀气腾腾的老兵,灾民自然心里对自身的安全有了底气。

当然,这些住房,都只是临时的,只要灾民们自己有能力了,就可以申请自己建新房,政府还承诺到时候便宜出售红砖给老百姓。

襄樊的耕牛是不缺的,虽然不能一户一头,但是每一组一头牛,还是没问题——这也是李杨“发明”给牛穿鼻巻的功劳,襄樊的大量的肉牛,都成为了耕牛。

襄樊城外的一片空地上,两百名军人坐在桌子后,前面都是排得老长的灾民队伍。

公共厕所是有专门的人管理的,管理的人只有基本工资,最主要的是靠卖粪来收钱,李杨在对难民宣传的时候,就告诉了他们,粪便是最好的肥料。

这些居住的灾民,除了自己耕种田地,每户都有一个公共任务,就是在自己所在的地段,挖一条一米深的下水道,由政府派人封上水泥做的漏盖。另外,在自家的田地,按照政府标注的线路,挖下一条沟渠,一米深,一米宽,这是李杨为了集体引水而准备的小沟渠,至于大沟渠,还需要政府去引导,用冲抵借贷的粮食和粮种的利息的方法,来吸引安居下来的灾民去挖。这些工程,如果单独要政府来组织,就是一个大工程,但是放到两万多灾民中间,就不是很大的事情,农忙之余,抽一点时间就解决了,而且不用政府真正拿出钱来,只是冲抵利息,而灾民们也满意,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借贷的利息是特别高的,远远超过了现代的某些高利贷!

这里面有个小意外,李杨坚决不肯成为月牙镇的镇长,用他对上官婉儿的话就是:“屁大个镇长,我能有什么好处?我一分钟都是几块钱上下,那有时间去搞这些东西!”

房屋很简单,事先就准备好的粗木,已经钉进地下稳固好,伸出地面的部分上面,有着抽好的凹槽,只要领取了木板,按照凹槽卡进去,就成了一面木墙,几面墙一连接,留出门,就成了一件屋子,顶上再钉上梁木,稳固好瓦槽的木条,领来水泥大瓦来铺上,一间房子就成了。

得到号码牌后,就到另外一边,那边整整是4000名军人,他们凭借牌子上的编号,将灾民带到预先分开了的大区,找到编号上的土地范围,然后和灾民签订借款条约,按照规定的地方建筑房屋。

在把树木做成可以直接组装的材料的时候,李杨看着抽调来的工匠们低下的效率,忍不住又指点了一把。

政府把灾民分成了三个镇子,按照居住的范围,分别命名为“小丘镇”“四方镇”和“月牙镇”,每个镇子都按照李杨的要求,进驻了公安,说是叫“公安派出所”,负责处理平时灾民之间的磕磕碰碰的小摩擦,还有一些诸如偷鸡摸狗的小事——政府说等到灾民完全安定了,就要发放一些鸡鸭苗,这是要强制性的喂养的,而且听说数量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