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武帝寄奴 > 第六章 巾帼英雄 (3)

第六章 巾帼英雄 (3)

神游长安时,除了一片灯光外并没有留下具体的印象。而当我问到苋尔长安是何等模样时,她自己也说不清。她告诉我她是在长安出生的,离开长安时还小,根本就不记事。

现在想到苋尔提及在长安出生的这一节才意识到,原来苋尔的父亲并不是大晋国的武将。由此可想而知,苋尔如果不是真不知道自己的姓氏,那一定是有意隐瞒。不过,无论她出生于怎样的家庭,她对于北伐中原、返回归里的愿望却无疑是真实的。

原来,我与苋尔竟有着同样的愿望返归长安。对于苋尔,长安是她的家;对于我,长安是祖先的家;对于我和苋尔,长安是这个苦难的国家的故都。

谁说芸芸众生就只贪图眼前之乐?我认识的许多平民、甚至贫民,都有着强烈的故国情怀。只不过因为他们只是平民、甚至贫民,所以充其量也只能用言语来表达对故土、故都的思念之情。

前半夜的热血沸腾,到了后半夜竟转化为了柔情。苋尔的身姿与容貌不停地在我眼前浮现。她的声音就似喃喃耳边,她的语调就如微风拂面。她的激昂论叙,在我的反复回忆中变得越来越具温情。甚至于她离去前的回眸一笑,也令我动容

之后几天心里都是悻悻的。偶尔因一时冲动准备去“神仙阁”找苋尔时,又强行自我抑制住了。我的心绪乱到了连自己也莫明其妙的程度。我和夫人从结亲到现在已经十余年,虽然在或不在她身边都对她有无穷的思念,但是自小到大对于一个女子有今天这样的情感,倒是从未有过的。

时间和回忆似乎合谋起来捉弄人。

本以为时间越久,记忆就会越淡。然而,时间却有意放慢了脚步,以至于我都能听到它在我身边徘徊的声音;记忆也有意无意地提醒着我,甚而在眼里看到的、耳中听到的之外,又强加给我鼻中闻到的苋尔的清香。就仿佛隔了若干天之后,苋尔突然用她手里那只绿色的香囊将我笼罩住了。

十来天之后,有个小子送了一封信来。拆开信封一看到那信纸,就知道信是苋尔写来的。信写得非常简短,只有几句寻常的问候之语。

我犹豫了半天,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见那小子还站在门外候着,我就给了他些赏钱,让他晚些时找亲兵取回信。那小子走后,我回房躺在榻上,捏着信纸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了十数遍。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往往正是这种寻常的语句,却常常蕴含着不寻常的深意。

我若是像她那样也写些问候的话不咸不淡地回过去,怕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如果我把这几天对她的思念写在纸上,又不免唐突。毕竟,我既非纨绔子弟,也非尚未婚配。以我这样的年纪,以一个为人夫为人父者,凡事不可不计后果地胡来。

给苋尔回信这件事不可能拿出去请那些饱读诗书的参军、军吏们斟酌,始终犹豫不出一个结果。最后,我突然想到一件重要却一直没有重视的事情:我的字实在是拿不出手。就算是想到了该怎么回复苋尔的信,我又怎能自己去给她写那些字呢?

想到这里,换上了一件寻常的衣服出门,一个亲兵都没有带。我骑马到了城北一个平时很少去的地方,找了一个测字的先生。确定他不认得我之后,我把原由跟他说了,请他给我回了信,当然信也是他写的。测字先生有一小半营生就是来自替人写字,所以对我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在意。

回到家我连马都没有下,把信交给亲兵,让他等着送信的小子过来把信递过去。交待完后,调转马头去拜访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