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市委门口聚集了大量的群众,几十人围聚在市委的正门前,扯着“还我人命”“官官勾结”的横幅,声音此起彼伏,大声叫喊着让顾维城为他们主持公道,市委楼上不明情况的干部都伸出头从窗户上观望,这些敏感词语刺激着干部的神经,也牵来了无数的照相机。警察排起人墙,试图阻止群众进一步深入市委大楼,列队的警察不敢过多言语,只有在现场处置的领导大声高喊着“不管什么事情都请保持冷静、克制,不要冲动,相信市委、相信市政府”。持续一个多小时的围堵,迫使市委的几道大门都紧闭着,工作人员都只能从地下停车库进出了。
何建新在市委传达室听着市信访局局长刘江海的汇报,刘江海说这些群众已经多次到市信访局来反映情况了,但是他们提出的诉求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是无理的要求。何建新让刘江海请了两名代表到传达室来详细问了问,两个人见有市委领导出面了,又是哭又是闹的,何建新基本没有听清他们反映的具体是什么事情,他请两个人轮流讲,把基本事实和诉求讲给他听,如果这样闹下去,他也没有办法为他们评理了。两个人冷静了下来,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了何建新,何建新明显感觉到刘江海和两个信访人所讲的内容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何建新反复了解了事情的情况后,来到顾维城的办公室,市政法委书记唐炼彬和市公安局局长嘉义已经在顾维城的办公室里等候着了,他们把情况向顾维城做了汇报,顾维城让何建新到下面去听听群众到底有什么事情,何建新这时把带回的消息告知了顾维城。
事情源于一次车祸。
市农业局的一名科长,参加完一个朋友的聚会后,开车回家,在过红绿灯的时候,从侧面突然骑过来一辆电瓶车,电瓶车车速很快,笔直撞上了车的侧门,猛烈撞击下,电瓶车分成了几段,电瓶车驾驶员头撞上了汽车的侧面玻璃。惊魂未定的科长打了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急救车来到现场时发现电瓶车驾驶员已经没有了呼吸,身上还散发着浓浓的酒气,交警在现场勘查后,对事故作出了初步认定,电瓶车驾驶员醉酒驾驶,闯红灯的时候撞上了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当场死亡,交警裁定电瓶车驾驶员负全责,轿车没有责任。但在事故的调解中,交警觉得电瓶车驾驶员是弱势群体,就让农业局的这名科长出一点钱给对方作为丧葬费,以示人道主义慰问。农业局科长也觉得对方可怜,就拿了两万块钱送给了死者家属。
但事情就因为这送去的两万块钱发生了变化。
死者家属了解到轿车的车主是市农业局的科长,而且是参加了聚会开车回家,就觉得这个科长是酒驾,交警之所以做出己方全责的认定也是政府之间达成的默契,是官官相护的结果,否则他怎么会送来两万块钱呢?死者家属就把尸体放在殡仪馆的停尸间里,拒绝火化,也不愿意到法院起诉,就不断上访,要求严惩凶手,还他们清白。
顾维城听着何建新的汇报,对比着唐炼彬和嘉义的汇报,他实在不好断定事情的真相,毕竟这里面有政府的工作人员,他对面前的三个人安排到,一是市信访局要安抚好群众,让他们从市委大楼离开,告知他们市委会高度重视这件事情,立即展开调查,7天之内给他们一个答复;二是市司法局出面,为上访的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鼓励他们从司法角度提出合理诉求,不能再有过激行为;三是由市政法委牵头,和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组成一个联合调查组,对事件的真相进行一个全面的复查,给出一个最终的结论;四是市纪委派出工作组对整个复查工作进行监督,对事件中的政府公务员在事件中的行为进行认定,看是否有群众所说的官官相护的情况;五是由市公安局对这次到市委上访的人员进行一个摸排调查,看里面的人是否都是死者的家属或者朋友。
在得到了市委书记的亲自批示下,群众很快离开了,留下了一地的横幅和标语,市委又得到了暂时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