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朱氏指着那个穿蓝色暗花布衣的中年妇人向如意介绍:“这是东头张二牛家的,”又指着另一个穿石青色布衣的妇人道:“这是王胜家的。”
这时天才朦朦亮,如意烧了些热水擦洗了一番就开始做饭,把昨天剩下的肉和几个杂面馒头热了一热,就算早餐了。
“嗯。”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接着好几个人抬着一个气息奄奄的中年男人涌了进来。
“如意丫头吃饭了没有?车已经套好了”,朱氏笑着走进院子。
文昌药店的老板姓宋,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人,他见如意小小年纪竟然来卖药材时,很是稀奇了一番,毕竟一个不到十岁的农村小姑娘认识药材,不能不让人惊奇,如意对此也并不多做解释。
几个人说说笑笑时间过得倒挺快,眼看就要到镇上了,朱氏转头嘱咐如意道:“牛车停在西市的三岔口处,你要在子时三刻前到那里,子时三刻我们就要回去了。”如意点头应是,此时是午时初,中间还有好几个时辰,时间应该绰绰有余。
如意眨眨眼晴勾起唇角,泛开一个浅浅的笑容,“我就是听说文昌药店价格公正、童叟无欺,这才来的,如果真是这样,以后再采的药材自然还拿到这里卖。”
朱氏犹豫了一下道:“要不你等我们先办完事,然后再去陪你置办东西可好?你叔说的对,你年纪还小,人家会骗你的。”
因方圆几十里的村庄都到青石镇赶集买卖东西,也是离县城最近的城镇之一。所以青石镇比其他小镇繁华不少,路上三三两两的人也碰到许多。
“怎么好麻烦春杏丫头呢,”张氏推迟道。
如意接过银子装好,朝宋老板点点头道:“还行,以后我就不找别家了,今天就先告辞了。”说完朝外走去。
在前面赶车的王二进对自家媳妇道:“孩子她娘,你帮着些如意丫头,我自己去办咱家的事就行了,她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别被人家骗了。”
帐房老刘看了如意一眼,应了声“是”,接过小厮递来的单据,右手霹雳啪啦的拨动算盘,不过片刻就算好了。
如意随着朱氏来到她家门口,一头老黄牛套着一辆板车停在那里,还有两个中年妇人提着篮子站在牛车旁边说话。赵二进坐在牛车前边的车沿处,车上有两个装着东西的袋子和一个篮子。朱氏笑着招呼大家上车,又在门口对着屋里的春杏,嘱咐了两句,便坐到了车上。
接着如意准备把采的一些药材卖了,向路人打听了一下,得知文昌药店收购药材。文昌药店位于东市,与玲珑绣坊相隔不远。只不过不在一条街上,东市比西市高档一些,卖东西的店铺也多,摆摊的相对少了许多。各种衣服、首饰,布店,茶楼,点心铺子倒也齐全,行走在街上的人,也多了不少穿戴华丽的人。
“这有什么麻烦的?就这么说定了。”朱心坐到炕沿上,拍拍张氏的手道,“你的腿伤有大半个月了吧,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可不能出差错了。”
“好,路上小心。”
张氏已经把绣好的绣活放在一个布袋里,见如意进来递了过去,“诺,千万要收好,别弄掉了。”
“这有什么好为难的,让我家春杏过来做顿饭不就得了,”朱氏说着走进堂屋。
宋老板走过去,拿起秤好的药材看了一眼道:“小姑娘,你这药材很不错,品质上乘,保存方法也很正宗。不知道还有没有?如果你这药材以后都卖给我们文昌药店,我可以给你定一个好价位,如何?”
到了西市的三岔口,几人便相互道别,各办各事。今天应是大集会,人相对较多,熙熙攘攘、接踵摩肩,各式叫卖声此起彼伏。
“好了婶子,娘,那我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