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014章:皇家军工厂

第014章:皇家军工厂

<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朱由校惊讶的看了看杨迁善,随即在杨迁善的引导下来到了一个工棚,里面的十几个工匠果然正在分工制造扎甲。

这是每年都有的活动。

“兵仗局所造军器不合格,而且放在皇城里太吵了,不如移出城外。”朱由校随口说道,他自然不会告诉这些东林党,是因为皇城里的地皮不够用。

那些东林党有什么好宴请的,见了就心烦。

“那就再买吧!”朱由校无奈,官营钢铁厂早就倒闭了,现在明王朝制造军器所用的钢铁完全靠买,根本没有朝廷自己生产的钢铁。

一群大臣看了一圈下来,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兵工厂,周嘉谟对朱由校问道:“皇上,宫中既然已有兵仗局,何须继续在城外再成立这个军工厂?”

朱由校想要训练军队,而且不仅仅是腾骧四卫,京营还有三十万大军要整顿,未来必然需要一个庞大的军工厂才能满足。

“这等琐事,交由内臣去办就行了,何须皇上亲自巡视,皇上还是将精力用在政务上为好。”杨涟这时候劝谏道。

如此形成工匠与管理层互相监督的制度。

城内的地皮全都不够大,所以才在城外圈地。

工匠们如果偷懒,则会被扣工钱。如果出现工伤,皇家会对其负责。生病也可以请假,医药费皇家也一律出了。

明代一石粮食是92~94公斤左右,基本上足够工匠养家糊口,如果是六口之家,一石粮食基本上也够吃,毕竟粮食消耗大的主要是青壮劳动力,干活的时候军工厂是提供伙食的。外加1两白银,购买生活用品也足够了。

“臣岂敢,只是皇上您出城前,总得和我们个旨意,否则大臣们也不放心,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杨涟脸上却是没有什么惶恐的神色,淡定的说道。

宫内的太监、宫女们都开始了各种庆祝活动,酒宴什么的都都有,宫内人员皆可入席,一时间热闹非凡。

朱由校回头看了一眼,索性不管他们。

同时还有不少厂房还在施工,整个军工厂内可谓是热火朝天。

很快一群大臣就进来了,一阵左看右看。只见军工厂内,已经搭建了很多棚子,棚子里面许多工匠正在叮叮当当的敲打着,制作着各种军器。

工匠们如果对管理不服,或者发现管理层贪污,影响到他们制造军事装备,都可以写投诉信,这些投诉信朱由校会定期查看。

“好,好,那就辛苦众爱卿了。”朱由校笑呵呵的说道,这场面堪称君臣和谐典范,看不出半点间隙。ps:有读者怕作者太监,这是作者第五本历史文,前四本均上架完本,这次开马甲,主要是为了换个中意的笔名,大家放心收藏吧!

“皇上所言正是,如今朝中奸邪避退,此为天下大兴之象。臣等必将鞠躬尽瘁,报效朝廷。”杨涟等人顿时开始自吹自擂,一副我是忠臣的模样。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这段时间,李进忠一直都在负责督建军工厂,在北京城外圈了一大块地皮,在上面兴建起了厂房、宿舍。

朱由校正在视察工匠们的生产,很快朱由校就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工匠往往是一个人单独制作一件扎甲或兵器,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全面。

“皇上,军工厂如果要生产6000具扎甲,以及6000套马甲,苏钢还需要采购一批。”负责军工厂管理的杨迁善是兵仗局的掌印太监,今年也仅有二十岁出头。

“大过年的。”朱由校随即吩咐道:“把他们安排到军工厂的宿舍去,再给每人发个红包,就给3两白银吧!”

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无奈,朱由校也意识到,自己还要兴办钢铁厂才行。否则连军工体系的基础都没有。

“军工厂这样制造军器有些麻烦,可以拆分成各个工序,每个工匠只负责一道工序,最后再组装起来。这样对工匠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了。”朱由校接着对杨迁善说道,杨迁善回答道:“奴才已经在尝试了,有十几个工匠正在尝试分工制造军器。”

扎甲是明代比较流行的铠甲,是由一个个小铁片反复锻打、编制而成,对冷兵器的防御能力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