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只要皇帝不爱管朝政,肯对他们言听计从,东林党自然不管皇帝平日里做什么。因此朱由校经常吃住在军营,东林党也完全不在意,反而是等着看笑话,期待着皇帝会练出一支什么样的乌合之众。
每天晚上,腾骧、武骧两个骑兵师的士兵,就在夜校学习认字。朱由校则集中军官,给他们讲解正规骑兵的特性以及战法。
这种正规骑兵对骑术、个人武艺方面要求并不是太高,符合大明的国情。大明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国家,士兵的骑术、武艺普遍一般。但优点是能够适应这种严酷的纪律,以及整齐划一的军营生活。
这种骑兵用来对付满清骑兵是非常理想的。
骑兵以严格的纪律,保持密集的阵型,整齐划一的进行冲锋,那么不论是冲击地方骑兵的侧翼,还是正面,传统骑兵都会被这种‘正规骑兵’打得溃不成军。因为在同等宽度下,一个传统骑兵往往要面对正规骑兵2~3把武器的攻击。
朱由校把腾骧四卫编练成骑兵部队,一是为了预防兵变,二是将满清骑兵做为主要的针对目标。
讲解了几天下来,这些军官也都明白了正规骑兵是什么形式,也明白了为何要进行队列训练。
正规骑兵的核心实际上比较简单,对骑术和武艺要求不高,核心就是纪律与苦练。日常训练在这些军官的完善之下,迅速形成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
忠君思想的灌输方面,宫内的太监学堂就有很充足的经验,倒也轻车熟驾。为了让士兵们更容易的学习文化,朱由校花了点时间,把拼音搞了出来,同时让宫内修编拼音字典。
另一边,朱由校经过精心筹备的银行,也在天启元年二月初正式开业运营。
近代骑兵以严格的纪律,冲锋的时候整齐划一,如同飞奔的‘骑兵墙’,骑兵在冲锋的时候,并不需要拉紧缰绳,因为肩并着肩、马挨着马,左右的骑兵就可以进行引导,进而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骑术,只要骑术差不多就可以了。
腾骧四卫的士兵,确实很多都是步兵,有些甚至连骑马都不会。当孙承宗得知朱由校要把腾骧四卫练成骑兵的时候,也是极力反对,认为腾骧四卫没有这个基础。
朱由校在正式训练之前,先改变了腾骧四卫的编制情况,将10人编为一排,100人编为一个连,500人编为一个营,1500人编为一个团,3000人编为一个师。改编过后,变成了‘腾骧骑兵师’、‘武骧骑兵师’,并设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
满清骑兵的战斗力,从传统骑兵的角度上看是比较强的。一来满清骑兵作为游猎民族,擅长骑射。二来满清随着抢劫规模的不断扩大,从大明获得了工匠,从而使得他们的军事装备极为精良。
军中的散漫已经完全不见了,每天一大早就是起床出操,然后不断的接受各种训练。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皇家军工厂制造的扎甲、长矛、马刀等装备也陆续交了上来,朱由校一批批的将这些骑兵武装起来,一边成立夜校和讲武堂。
但是满清骑兵的纪律却是比较烂的。从史书上经常能看到,满清骑兵被明军击溃的案例。只是满清骑兵机动性强,打不过也能跑得过。
而传统游牧民族,基本上不可能适应这种制度,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的纪律性。
早朝依旧是七天一次,朱由校很准时都会到。每次早朝,朱由校依旧没有什么主见,任由东林党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