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屯田要操作得好,还是得有水利、农业人才,朱由校想来想去,貌似明末有个叫徐光启的官员比较擅长这方面的东西。
大明皇家银行的银根暂定为储蓄资金的三成,七成将用于投资、放贷。
如果一户流民给田30亩,那么是三成的佃租,那么一年就可以收上来10石粮食。而农具、耕牛、种子都可以通过银行无息贷款的方式进行发放,成本可以陆续收回。最主要的成本,就是修缮水利。修缮水利的成本,无非就是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方面不需要给工钱,给口粮就可以了。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朱由校点了点头,曹金玉的建议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剥削力度有点大。
“臣告退。”曹金玉退了下去,不一会孙承宗也来了。朱由校招呼着孙承宗坐下,然后询问屯田之事。
“臣遵旨。”孙承宗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在北方重振农业,这是关乎国家财政的问题,孙承宗也不放心皇帝把屯垦交给其他官员主持。尽管这次屯垦,将以皇庄的名义进行,但在东林党把持朝政的背景下,绕过朝廷行政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朕对屯田之事,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朱由校对孙承宗说道。
“皇上可以推行保甲制,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制不仅可以防匪盗,受灾、伤病也可以由甲长上报保长,再由保长上报管理机构,重点在于管理之人必须廉洁。”
“至于水利,可重金招募擅水利之人,再招募流民进行施工。”孙承宗说道,“如今北方流民、荒地众多,条件皆已具备。另外京营不堪一战的士卒众多,也可整顿京营,进行军屯,亦可获利。”
“若是我皇家组织屯垦,这佃租几成合适?”朱由校又问道。
如果是五成佃租,农民负担就比较大,农民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存在崩盘的风险。
而且皇庄还有个好处就是,土地不会被权贵侵占,而军屯往往会被权贵据为己有。
“那如何核定受灾、伤病呢?”朱由校问道。
“是啊!所以朕要赶紧找项目投资。而屯田可以安民产粮,所以朕想要在北方进行屯垦。”朱由校说道,孙承宗不太放心银行的隐患,询问了一番银行的运作方式。
流民修缮水利的时间,就算是修一年,夫妻两个劳动力,10石粮食也够他们吃一年的了。实际上修缮水利,未必要用一年时间,半年也许就已经非常足够了。而且土地开垦出来,以后每年都可以继续投入劳动力继续修缮获进行维护。
孙承宗听完银行运作方式,脑子思考了一番,不由拍称赞手道:“皇上真乃圣天子,这银行绝对是国家利器。有了钱,北方水利失修之患便可解决了。”
皇庄收取几成佃租的问题,朱由校依旧还在考虑。他要计算成本和收益,还要考虑农民的生活。
朱由校马上叫来李进忠,调查了一下叫徐光启的官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