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总是从红毛绿眼番鬼的窝子回来的吧,文和,非吾族类其心必异,你为何还不醒悟呢?”
“老爷,他们、他们终于走了……”
“王允竟然在并州,”李傕一见贾诩,上来便抛出一个惊天消息:
“文和的意思,是敦请董公直接弃王,继续隔岸观火?”
家丁吧嗒吧嗒嘴巴,刚想谄媚一句,不防一只脚突然飞过来,紧接着便是一声熟悉的怒吼声:
王允此刻是烫手山芋,但同时也是炙手可热的奇货可居。董公要不得,可是换个人却要得的呀……
城门旁,一个青衣文士抬头看了一眼城门之上的并州二字,忽然若有所思地勒住马缰,缓缓停了下来。
那时,再将他引入董公座前,岂不是助力更大一些矣。
没错,可是为何就连自己一直认为的雄才大略的将军董公,对他的说辞和一腔热情也是视若无睹,总以各种借口搪塞自己。
所以,李傕从不掩饰自己对这位总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凉州名士,那种高看一眼的态度。
一直忙到深夜,正要上-床就寝,李傕却忽然派来一名小校将他叫到了中军。
一名看上去很有些儒雅的武将,跟着停下来,关切地问了一句。
看到贾诩的样子,李傕忽然想到了最近他不遗余力的那些令人费解的举动,于是点头笑了。这个文和,有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老爷我总算是熬出头了,浑身轻松下来。可是,老爷我为何却没有那种真正一身轻松的快乐呢?甚至还想,是不是等他回去了,哪天一定要去凉州瞧瞧他才对……”
咦,怎么自己忽然间糊涂了?
“是不是又想到了你说的那个什么小娃娃,不是我说你文和,西域最不缺的就是红毛绿眼的番鬼,你却拿他在董公座前无休止地聒噪。这也就是你了,换一个人,脑袋不知已被砍去多少颗了!”
不同的是,在这条通往并州和冀州之间的大路上,这支大军却是自东向西反向而来,带着明显的征战过后的气息,风尘仆仆面向晋阳城而来。
老实说,整个董卓军团,除了将军那总是忽冷忽热、捉摸不透的态度,另一个对贾诩青眼有加的人,就是他李傕了。其他人,呵呵,都是狗眼长在脑门上,不说也罢。
而且,在这支看上去略显疲惫的大军之外,远远的已经有多匹报信快马,来到了城门。
唉,王盾忽然长叹一声,回头看了看家丁:
原来这支大军,正是近来不断被朝廷支派着四处灭火的董卓军团,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支前军而已。
自出河东以来,他们已经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北镇乌丸和蠢蠢欲动的鲜卑,紧跟着又去冀州各郡,武装游行威慑太平道宵小。纵横冲杀,左右开弓,如今终于可以稍稍喘口气,跟着大人来正式接任这并州刺史,并掌管这片同样让人头痛的是非之地了。
自从贾诩回到军中,李傕便将他又重新要到了自己身边。
当天晚上,前军进驻晋阳城内点校军营,开始与丁原部交接一应文书。
哦,李傕也是谋略极高之人,略一沉吟,便猜到了其中奥妙之处,当即点头道:
但是,只要你看它一眼,你就会立刻感受到一股气息扑面而来,直达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