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五月初的时候,曹操又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再次举兵攻打琅琊,琅琊官吏望风而逃,曹操一直打到东海。徐州的治所再次搬迁到了东海郯县,而这时候的徐州分为两大阵营,北方便是以陶谦为首的真正徐州派,他们占据着东海郡与琅琊国。
陶应有些沾沾自喜,刚想夸奖武原县官吏几句呢,不想那小官却又稽首问了个问题,问题一出陶应都哑然了。
于是陶应摇了摇头说道:“治理百姓需仁政,非兵多就能治理好,回去告诉你们县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禀国相大人,武原原本人口较多,曹贼来犯后,百姓多逃亡沛国以及南迁。五月份的时候,大批东海国百姓皆逃亡彭城国,我们武原县是彭城国最北边的县,听闻武原县免费发放土地给百姓,百姓每家只需要出一到三个人到城中参加建设即可,因此百姓更是蜂拥而至,所以现在百姓已经远超百万!”
“东海百姓涌入?难道是我的仁政打动了他们?”
陶应突然的咆哮,让在场的官吏皆吓了一跳,那个小官更不敢说话了。临近武原的另外一名县令正好前来领取官印,因此也在议政厅,于是广戚县令便为陶应介绍起这件事情来。
彭城外一处比较的大的山庄内,陶应令人将山庄修葺了一新作为临时的办公地点,经过数个月的选拔,彭城国的官员们也陆续到齐了,只不过很多陶应根本就叫不上名字来。
陶应将一本户籍本摔在了地上,大叫一声骂道:“曹操又来攻打我徐州?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我却不知道?”
“元龙,彭城现在有人口多少?”
“什么!”
官吏这才壮着胆子说道:“国相大人不知,如今曹操又在五月末领兵从泰山入境,欲为其父报仇,如今已经连破琅琊多县,想必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打到郯县,如破了郯县,咱们彭城国恐非……”
“国相大人,我们县令大人请求国相大人增兵驻守武原。武原现在只有兵马不足千人,恐怕……”
原来是容纳了彭城国的人口,陶应点了点头,他知道汉末不像是他的那个年代。
小院议政厅,臧霸已经率领近一万精兵前去广陵上任,臧霸一走,顺带着将原来的泰山帮帮众也带走了。而这次泰山帮走后,彭城的将领更加少了,这让陶应很是担心。
放下萧关的户口本,陶应又翻到武原,武原县人口居然也到了百万之众,陶应有些不解,武原县令因为路程较远并未亲自赶来,过来参加会议的是新上任的吏官,陶应询问那吏官,吏官也赶忙站起来回答起来。
六月,本将是收获的季节,但是彭城外万亩良田皆因这半年曹兵的践踏变的颗粒无收。陶应将负责农业的陈登喊来,陈登携带着刚修建好的户册前来见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