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三国之霸业徐州 > 第九十三章 放虎归山

第九十三章 放虎归山

从石亭镇回来,曹操回头望了望石亭镇狠狠地说道:“今日之耻,我定记在心上,早晚我定让徐州血债血偿!”

拆了石亭,陶应又让士兵寻擅长刻字的先生将曹操题的字刻在新修建的石亭上。一切部署完毕后,陶应又看着士兵继续修建石亭镇了。他要将自己的彭城国边界从武原转移到这座石亭镇来,他还要将这里打造成彭城国最北部的边贸中心。

眼看着不远处士兵依旧在驱逐着难民,陶应叹了口气道:“是啊,我也要入城了,我想救一个难民,但是世间却有千千万的难民,我也有心无力啊!”

时间到了七月末,曹操与于禁在石亭镇交换了粮草与银两之后,曹操便领兵从东海郡虎贲往泰山郡而去。

为了让几州都在自己的手上,让于禁押着曹纯回彭城驻守后,陶应又任命徐盛为下邳长史,由自己二弟驻扎在下邳城。然后自己领着一万兵马与赵云和李典一同驻守在自己修建的石亭镇上。

在长久的规划中,陶应更是提高石亭镇的地位了,将他提高到与武原等县一样,陶应甚至还在规划的未来铁路中,规划了一条从彭城到武原,然后终点站在石亭镇的火车。

也有一些穿着很体面的人,他们是从南方回来的,听闻二公子已经收复了徐州,徐州再也没有战乱了,很多恋家的人纷纷往琅琊国迁徙而去。

陶应带了李典,让三弟赵云带领五千兵马驻守在石亭,然后自己领兵五千前去郯县。八月末,陶应领兵赶到郯县。郯县城墙已经修建一新,新建的城墙比以前更雄伟了。虽然城墙看上去坚固多了,但是经过这次战乱,郯县也是元气大伤。

徐州使者来到石亭镇之后,便宣读陶谦的旨意。陶谦命陶应立即退兵回彭城,陶应去郯县回禀战况!毕竟自己的地盘都是属于徐州的,而且自己这个彭城国相和下邳国相也是陶谦封给自己的,所以陶应不得不去郯县复旨。

身边的李典刚想驱散他,陶应见他虽然衣服有些脏破,但是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而且观他样貌堂堂,甚是有儒家气质,想必也是一个读书人。陶应正准备大搞教育,怎能不对读书人好些?

这些日子,或许是因为修建石亭镇太忙了,亦或许是因为陶应气不过刘备当初不肯出兵相救,反正一直到曹操退兵了,他也不曾去郯县汇报战况。

陶应见那有些瘦弱的年轻人刚倒地便一个鲤鱼翻身站了起来,似乎也有些伸手的。但是他们是民,他们不敢跟当兵的斗的。那个年轻人只能气愤的转头离开,身后士兵还在大喊着:“琅琊国的难民全部不许进郯县,刺史大人有令,琅琊国难民全部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不许四处流浪,否则处死!”

那被赶走的青年也就是二十余岁,年龄与李典相仿。那青年一边往外走一边嘟囔着:“为何不能进城,找个人都不行吗?”

于是陶应挥了挥手制止了李典,李典往后退去。陶应在马上也稽首说道:“我们是从彭城而来的兵马,公子有何事需要帮忙吗?”

于是陶应不得不在城外安顿兵马,耽误了些时间,转眼间不想,天竟有些晚了。为了防备自己被世家大族暗害,陶应不得不带了五十精兵来保护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