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先是一稽首,陶应也赶忙回礼。望见陶应身后的赵云,张飞哼了一声,这小子真是托了自己的福,自己要不赶他走,他哪里会受到二公子重用,更不会攀上这个徐州大权在握的二公子这棵大树!
陶应让甘老爷忙自己的事情去,自己径直去找甘姑娘了。踩着吱吱呀呀的雪花,走过一个别院,别院中竹子依旧青翠如故,积雪压在竹叶上,一簇簇碧绿点缀在了雪白的世界里。
听说要去郯县,最近徐州的风风雨雨甘姑娘都有心的记着呢,于是甘姑娘便劝起陶应来:“公子,此次去郯县,虽然没有征伐兖州危险,但是公子也要注意安全。妾在彭城,公子勿要牵挂。”
陶应突然觉得有些对不住眼前的甘姑娘,他将她从下邳带来时就答应她一定会娶她,但是经过这么多次的战争,娶妻的事情也耽误了。等赶走了曹贼,自己势力越来越大,得罪了一些权贵,自己想去提亲,这时陶谦却不同意自己娶她一个商贾的女儿为妻。
陶谦去世之后,曾找简雍谈了半宿,然后写了一份遗书,遗书现在就藏在简雍的家里,简雍与其他几人商讨之后,便决定让驻守在下邳国的刘备也来郯县共商徐州大事。陶应在石亭镇呆了两天后,便决定去郯县守孝。
陶应拿了个凳子让她坐下,甘氏不敢坐,陶应把她拉过来坐在自己对面说道:“今天有些事情要跟你说。”甘氏坐在凳子上,却不敢抬起头直视陶应的眼睛,她有些害羞,完全没了刚见面时那股泼辣劲,或许这才是大家闺秀平时的样子吧!
甘姑娘低着头,两只手放在一起,她声音很小,每次听闻陶应要领兵出征她心都特别乱,她担心陶应会一去不复返。
刺史大人去世,按理说这些郡长官都要到场的,但是有一郡除外,那就是泰山帮老大臧霸控制的广陵。
郯县城外,望见一只陶字大旗的到来,城上的士兵慌忙打开城门,陶应领兵刚到城门口,刘备也追上来了。远远听到刘备的呐喊声,陶应转过头,望见快马奔来的刘备,陶应忙下马迎接。
陶应嘱咐完后,留守的陈登点了点头,同样又嘱咐起严畯来。让他一定要趁这个冬日管理好百姓,这是彭城最艰苦的一年,莫要让百姓冬日里有冻死或者饿死的现象。没事的时候要多下去走走,若有不称职的官吏,就要当场罢黜掉他!
推开门,屋内一阵暖流涌入面前,甘姑娘正坐在刺绣前发呆,望见陶应来了,甘姑娘忙放下手中的刺绣站起来便行礼道:“妾见过国相大人。”
离郯县越来越近,突然有小兵来报说南方又来了一支兵马,陶应问打什么旗号,小兵说打着刘字大旗。陶应想了想,肯定不用说,来的定是下邳国相刘备。他不在下邳好好守土,来这里做什么?
经过近半个月的跋涉,陶应领着近百兵马经武原然后抵达了石亭镇,石亭镇此时已经聚集起来近万兵马,大军在石亭镇外驻扎着等候着陶应的拆迁。
甘姑娘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将陶应身上的雪花打掉,然后站在他身后为他锤了会背。似乎两个人倒像是一对相识已久的夫妻一般。
此时的郯县,陶商正守在陶谦的灵堂前,他眼睛都哭肿了,糜竺、简雍等人忙着处理后事,郯县披麻戴孝的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马车在甘府刚停下,家丁便过来牵马,陶应下了马车便往甘府走去。甘老爷子领着甘家的子孙来迎接,他们家是少有的非官籍住在彭城内的人,因此为人处世方面特别谨慎,生怕怠慢了陶应,陶应会将他们家逐出彭城。
听闻前面有一支兵马,刘备骑得更快了,三兄弟领着一支近千人的队伍很快就赶上了走路慢慢腾腾的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