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家都没了意见,唯有刘备脸色似乎有些不悦,简雍又说道:“刺史大人早已将此事禀给了皇上,皇上也复旨册封徐州,从此之后,徐州取消刺史之位,改置州牧,刺史大人让玄德继任徐州州丞之位!”
见众人都不愿拥戴自己,而刚才自己又欠了刘备一个人情,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心胸狭隘,陶应也稽首说道:“我父亲在时便欲传位于刘下邳,我觉得唯有刘下邳方能担当起振兴徐州之任!”
就在众人争辩的不可开交时,突然赵云领着十几个人再次冲进了灵堂,随着赵云的一声呐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往灵堂内拥挤而来,就连张飞与关羽也跟着挤进来了。
简雍说完,刘备也算是不虚此行,既然大家都无意见了,刘备忙跪下道:“刘备拜见主公!”随着刘备的跪下,陶商还有些愕然呢,一时间徐州众官吏也跟着一个个跪在了地上齐呼道:“见过主公!”
众人抬起头望着他,这个年纪原本毫不起眼的中年人,似乎一下子就变的神圣了起来,他说的每一句话也变得掷地有声了。陶应知道这就是权力的力量,不过这个时代,权力不如有兵,谁的兵多,谁能打,谁就有话语权。
王朗在一旁一直都不说话,不知道为何,他总是没孔北海那么热心。但是此时王朗也在旁有些好奇的望着简雍,简雍似乎这一会也不怕刘备和陶应,只是淡淡地说道:“刺史大人不想二位相争,若传位给玄德,恐怕二公子不服,到时候二公子定然会领兵来攻打郯县。若将刺史之位传与二公子,二公子定不容玄德在徐州,若玄德走,曹操复来,徐州难免又要遭此祸害。”
众人听完后皆点了点头,陶谦不愧为徐州刺史,做官能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那眼光自然是独到无比的。
见陶应与刘备皆无异议,简雍又说道:“刺史大人临终前曾言,若不将徐州刺史之位让与淮南袁公路,就让大公子接任徐州刺史之位,二公子,你有何意见?”
陶应也跟着重新坐在了篝火旁,然后指着门外对赵云说道:“无妨,三弟且退下。”赵云狐疑的望着陶应又望了望门外,灵堂的门被打开了,远处的院子里出现了一支支火把,火把将黑夜的陶府照的灯火通明。
刘备见大家不语也忙表态说道:“我同意大公子的意见!”
这一次大家将目光都望向刘备和陶应,虽然这两个人皆相互赞美对方,但是似乎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貌合心离。不过想比较而已,似乎陶应跟刘备的关系要比跟郯县的世家大族要好上许多倍。
于是陶应只能叹了口气说道:“我支持父亲的决定,但让我大哥继任刺史之位,我有一条件,父亲大人健在时曾言要葬于沛国萧县,诸位须满足我这个愿望。父亲病重之时,我四处领兵作战,不能孝顺在身边,心中愧疚甚多,我想能将父亲葬于萧县,我在萧县守孝三年。”
他毕竟是客,岂能让别人说他来徐州是为了抢陶家地盘的假仁假义的君子呢?刘备一表态,曹宏咳嗽了一声,旁边诸葛玄不知啥时候也起身说道:“老夫认为不妥,古礼皆传嫡不传庶,如今长子尚在,若传二公子,恐被别人说闲话。”
陶商转过脸望着陶应,一脸的期待。不是陶应非要抢徐州,只是,他知道的历史,或许历史大势不能改变吧!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