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萧县的陶谦墓已经修建好了,规格算不上很豪华,但是却也不小。陶应决定在萧县守孝三年,但是这三年似乎是徐州最为重要的三年,于是陶应便又让人在陶谦墓旁修建了一处别院,暂时就将整个彭城的机构就设置在了萧县。
孔融笑完,陶应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见孔融不信自己,陶应知道自己想去占领后世的胶州湾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于是也跟着赔笑道:“北海就当笑话也行,他日袁谭破了北海,请孔北海记得我今日之言,到时来我彭城,我可保北海流芳百世也!”
陶应说完,孔融却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就是这件小事,但是一想不对啊,自己离开北海无处可去时,自己为何要离开北海呢?
除了捐的书,陈登又组织商队去各地买各种各样的书籍,然后又召集了近百人的抄书队伍,负责每天将那些竹简上的文字抄到修订的纸本上。这半个月的时间,突然遇到这么多的书,爱书的王朗更是天天泡在了集贤殿,手不离书的王朗怎么还需要别人陪伴呢?
旁边王朗也跟着笑起来,陶应又想跟王朗算上一卦,但是王朗却笑着拒绝了,不用说,陶应如果跟他算命,肯定是想让自己投靠他,然后陶应就可以坐拥会稽之地。不过说实话,陶应还真没太盯着陆地,他的梦想是大海,他知道大海的彼岸哪里才是取之不尽的财宝!
孔融在石亭镇呆了一天便借口北海有事告辞了,孔融一走,陶应也领着军马朝彭城而去。从石亭到武原,再从武原到彭城,这一路走来整整用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到了彭城,就已经是阳春三月了。
陶应在陶陵镇守孝的第二个月,因为会稽有事,王朗不得不返回会稽。听闻王朗要走,陈登慌忙派人去通知了陶应,陶应在守孝回不来,于是只能让陈登相送。不过这王朗也仗义,走之前还是从彭城坐马车去了一次陶陵镇。
有了很多的纸张,陈登又在梧县成立了一所专门研究印刷术的学校,名字就叫徐州印刷学堂。学堂已经开始招生了,印刷学堂主要招收的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而且印刷学堂也是免交学费的,不过从印刷学堂出来之后,都要去梧县的造纸厂或者下邳的造纸厂去工作。
这仿佛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陶应却不以为然的说道:“好,今日得二位此言足也,二位都是有名望的人,想必也不会失信于我这个后生。更何况是在这破曹亭,张先生,今日之言你可都记在了心上,回去之后,我请您将这句话写在彭城大门之上,到时候我们在彭城见!”
笑到一半,孔融脸色突然大变,孔融突然抓住陶应的手问道:“公子此话何意?”陶应也不慌不忙的解释了起来:“无他,袁绍大军东进,如曹操军东征也,只不过曹操东来,在此留下了屈辱的笔墨,然袁绍终将吞并青州,青州都没了,北海安能保全也?”
说是闲逛,其实也不尽然,当集贤殿修建好之后,空荡荡的集贤殿显得太过于冷清。于是陈登便请示陶应,陶应便拨府银近万两来收集天下书籍。听闻陶应要打造免费的图书殿,很多家有藏书的读书人皆将家中的书籍捐了出来。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陶陵镇离彭城不远从彭城往萧县有一座山,而陶谦的陵就修建在山脚下。山脚下还有一条河水流过,古人讲究风水,有山有水才是风水宝贝。因此陶谦的陵便修建在了这样一块宝地之上,随着陶谦的下葬,又随着这位在徐州可以呼风唤雨的陶应的到来,很快陶谦陵外便聚集了近千户人家。(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见两人都有些不愿,陶应便也跟着呵呵的笑着,许久之后陶应突然说道:“王太守,孙策早晚会攻破会稽,到时候王太守也来我徐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