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太奶本就愿意跟着老大建宗过,建宗虽然有时做事不着调,但方氏和几个孩子们好啊,孝顺懂礼不说,还不嫌弃仓儿,尤其是慧儿,那家里家外对仓儿的维护谁都看在眼里的。
太奶眼睛眯起,想了一会明白其中关节,就点头答应了。
悄悄走出屋,来到隔壁,让自己媳妇赶紧找人给钱柜报个信,让他立刻将柞树山的蚕搬走,这事可不能暴露出来。
又一次分宾主做好,然后里正开始询问要分家双方各自的想法。
老五?不会,老五娇生惯养的,她看不上。
奶奶大言不惭的话,让太奶、娘、楚福儿都瞠目结舌,还有这么厚脸皮的人。
那时,家里人都在干什么呢?
没等说话,院门口有人来了,全屋的人都急忙站起出门迎接来客。
太奶回道,那是因为有父母一份家业在里面,是要赡养父母之用,既然我跟仓儿,不用你们赡养,那么我的这份就要跟着走。
方氏带着三姐妹,心情愉悦地磕完头,尤其是慧儿,立刻亲切地对着二爷爷喊:“爷爷。”
那几位老者纷纷表示同意。
由于楚家没有祠堂,就省下开祠堂这个环节,只是让爷爷讲族谱拿出来,上了三炷香后,将楚建宗名字在爷爷名下划去,改填在二叔楚满仓的名下,然后让方氏上香叩拜完,就带着孩子给二叔磕头改口。
对于大哥过继,奶奶和二叔分家出去自己是发自内心地支持和赞同,因为不这样的话,这几个人在家里的日子会越发的艰难,自己时常不在家,想护着也护不住,还不如分出去,自己在旁边照顾着,她们在外也能生活的顺心些。
那晚,听到媳妇所说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家里的产业就这样被二哥慢慢吞噬,不知大哥的破釜沉舟是不是也因为知道这些事的缘故?
他急的汗都下来了。
难道是老四?那可不行,老四木匠活好不容易出徒,正是赚钱的好时候,可不能给她。
爷爷又提出他是长子,说长子要继承家业多一些。
楚建业在旁边急的抓耳挠腮,这里都是长辈,还轮不到他说话,何况也不能说,他能说:柞树山那里可是还养着蚕呢,他能说:我还等着跟人合伙买柞树山?还想在里赚些银子呢?
正在犹豫,方氏在她耳边说:“鹏程跟周家少爷关系好,周家大伯在南方任知府,可以跟他家合作养蚕。”
今天是星期六,祝大家过得愉快,嘿嘿,接着求票,推荐收藏啊..下午还有一更哈,鼓励一下呗
方氏心里当然高兴,能带着孩子离开婆婆,那真是烧高香老天保佑呢,但她不敢表现的太激动,毕竟还没有完全落实下来,就喃喃地说:“我…我…全凭爹娘做主。”
怎么连王家族长都惊动来了?这个问题不仅楚福儿在心里问了,就是爷奶二叔也一样。
里正听完后,沉吟说:“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咱们先将过继办完,然后再商议分家的事,几位叔叔看这样如何?”
楚满粮有些着急,瞟了眼老太太,扫到她身后站着的方氏灵机一动说:“老大家的,老大建宗不在家,你就代表表个态吧,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那傻二叔啊,”爷爷一番用心良苦的模样。
太奶冷冷地看了她一眼说:“建宗即使过继给仓儿,也是你亲生儿子。”
太奶眼圈有些发红,强忍着没掉下泪,她没有想到王家村的长辈也能来,这是看在老爷子的面子,前来帮衬自己这个孤老婆子的吧。
太奶也不简单,从兄弟俩说起,既然是兄弟俩,那就是财产平分,这不关乎兄弟的子嗣问题,爷爷所说的孩子多人口多,跟这个没关系。
奶奶急了,因为按照太奶算的,扣除老大拿走那二十亩地,还要再分三十亩田,分四百两银子,(这银子是柞树山的价值折算出来的),这还不算口粮,牲畜农具等。
奶奶给了方氏一个还算你识趣的眼神说:“你们过继过去,建宗不在家,家里老老小小的可都靠你了,别跟在这边似的,做事小里小气抠抠缩缩的,你家那铺面银子我们也不帮着收了,你愿意租给谁就租给谁,记得拿出银子跟你奶和你二叔花点,别欺负老的和傻的,做人得留下后路。”
老三现在单身,她不一定会同意,毕竟以后还要给老三张罗婚事,这又是一大笔花销,再说,老三跟老太太感情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