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陆仁可没笨到别人给好处就拿的地步,自己的后路还是要留足的,因此向糜竺不紧不慢的道:“只是陆仁有几个约定,还望糜别驾能够应允。”
陆仁低下头很仔细的思索了一会儿,自认为盘算得没什么问题了之后才道:“第一,我虽艺出于蔡中郎,但绝不敢以蔡中郎弟子而自居。当有人向糜别驾问及于我时,糜别驾当以实相告。”
为了名声而作秀,这种事不管古今中外都很常见,而陆仁作为一个现代人,在穿越之前对各种各样的名声炒作事件早已是司空见惯。当然了,身为宅男吊丝一族,他对那些乱七八糟的炒作方式并不怎么感兴趣,感兴趣的是那些长相漂亮、身材火爆的女艺人们在炒作事件中会露多少肉和敢不敢露点……
不能顶上蔡邕弟子这个身份的事是第一原则,必须坚守,否则多半就是在找死。毕竟现时点的糜竺和陈氏之间斗得挺凶的,要是陈氏那边拿“蔡邕弟子”的这个身份来作文章,陆仁可自问完全没有顶得住的可能。而坚持说自己当初只是个小杂役,别人应该就没什么下手的地方,这年头哪个世家大族的手下没个成百上千的家奴杂役的?你能上哪查去?
有点扯远了,反正陆仁这家伙在翻阅史料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些古人炒作名声的方式,因此对古时的名声炒作方式多少总是有些了解的。现在糜竺这样来找他,他敢百分之两百的肯定糜竺绝对不是什么音乐发烧友,亦或是会单纯的只是为了让蔡邕的曲乐流传于世而如此行事。糜竺骨子里的想法,肯定是为了博回一个好名声。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糜竺是生意人出身,查颜观色的本事可是一流的,他哪会看不出陆仁心中已然意动,只不过他把陆仁的故作为难,误看成了陆仁在心理上对自己的身份还有些顾忌,当下便赶紧的劝诱道:“陆先生无须为难。须知自蔡中郎故去之后,欲求蔡中郎生前所著文章、音律者极多,但皆恨苦求而不能得。义浩若能将蔡中郎所遗曲乐传行于世,世人只会铭感陆先生之义,又岂会对陆仁先持以非议?”言下之意不外乎只要你带的东西是真的,谁会管你是不是蔡邕的弟子来着?
“但说无妨!”糜竺可是财大气粗的主,还怕你提条件?
除了这两条之外,陆仁也就没什么可要求的了。但再仔细的想了想之后,陆仁还是向糜竺提出了第三个条件:“最后一条,我只是将蔡中郎所遗音律交托于糜别驾,断然不敢以此为进身谋利之计。蔡中郎留在我这里的音律,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当我把这些音律教授给乐者,且乐者皆以精熟之后,我自当离去。而在我离去之时,还望糜别驾莫要强留。”
陆仁见状觉得火候也差不多了,再要是推辞下去,万一有点什么变故,自己的避难所计划要是泡汤了那岂不是会让自己欲哭无泪?这个时候见好就收才是最要紧的。不过陆仁也很清楚自己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有什么“恃才傲物”之类的举动,得尽可能的谦恭一些,换句话说这个时候还是把尾巴夹紧一点的好:
当然在这种背景之下,糜竺其实是不太可能像陈登那样真正的介入徐州政治圈的,所谓的徐州别驾一职,更像是一种挂名的虚职。糜竺想要盖过陈氏,就得尽可能的提升名望,进而得到徐州士人圈的认可。而就在这个时候,徐州这里突然冒出来一个疑似大名士蔡邕的弟子,身上还带着蔡邕遗留下来的曲乐,糜竺当然要抢在陈氏的前头,把这个人客客气气的请回去再供起来,然后借着把蔡邕遗留的曲乐发扬光大的机会来赚取名望……这个人当然就是我们的陆仁了。
后来糜竺会不惜散尽家财的来资助刘备,甚至到了那种连祖业都赔上的地步,很可能就是出于这种思想。只可惜糜竺的眼光没真正的世家大族出身的陈群好,陈群是果断的投降了曹操,并且后来在魏国闹出很大的动静,糜竺却只能是在蜀汉那里挂着个虚职,从未能真正的进入政圈,到后来蜀汉灭亡,糜氏家族在史料中都看不到记载了。
越是这样,糜竺这样的土财主就越是想扬名立万,因为当名声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自然会被世人认可为世家大族。当成为了真正的世家大族,也就意味着有了足够的政治资本。而在官本位的思想潮流中,有着足够的政治资本的家族才能够金枪不倒……错了,是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