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捷军是童贯负责西北边防时为自己招募的一支数万人的亲军,行伍出身的王禀从一名普通的士卒逐步擢升为宣抚司的都统制,在跟随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后北伐辽国,败于白沟,后来女真侵宋,童贯逃离太原,留他为副都总管负责守城。
即便如此,耶律大石也未曾犹如南宋朝廷般偏居一隅,而是时机成熟的时候,大举东征,以图复国。
历史有时候具有莫名其妙的偶然性和戏剧性。
而所谓西辽,最后灭亡乃是因为蒙古崛起,蒙古铁骑横扫天下,西辽也为其所灭。
奈何天意难违,大石林牙东征之时运气却是坏了一些,茫茫大漠,恶劣的气候给了耶律大石当头棒喝,路上牛羊兵马死伤无数,复国之业方才作罢。
而末世之下,君主无能,武将畏战,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总之大厦将倾,人心丧乱,更有强敌虎视眈眈,所要力挽狂澜,再延国祚,实比创业更艰。
城破之后,太原三十余名当地官吏壮烈殉国,金兵屠城报复,在饥饿中幸存的太原百姓几乎被屠杀一空。
耶律大石免了一次刀兵之灾,至此,两国再无兵事。
不论成败,以一人之力挽此绝境,耶律大石都是当之无愧的一代雄主。
即便是在城池陷落的条件下,王禀依然率领饥饿疲惫的士卒坚持巷战,背负着供奉于太原祠庙中的宋太宗御容突围出城,金兵全力追赶,身中数十枪的王禀投汾河自尽。金兵得到王禀的遗体后,完颜宗翰命令士卒策马踏为肉泥以泄其愤。
大石林牙东征之时最大的敌人成了他的朋友,女真大军在面对大漠之时,依旧是重蹈覆辙,折损无数,兵马十不存一。
尽管如此,太原军民依然矢志不渝,拒绝了完颜宗翰的数次劝降而决心以死报国。
不得不说,中国人民的耐苦能力是极好的,雄州城外大军云集,但城内依旧是集市闹热非凡。
但是一但城中出现了人相食的局面,可以想象到战事已经惨烈到何种局面,同时意味着这座孤城的坚守已经支撑到了极限,在金朝生力军半个月的猛攻之下,英勇顽强的太原城在坚守了二百五十多天之后,于九月初三失陷。
杨凌已然知晓,此军便是童贯从西军当中组建的胜捷军,这支军队的统帅乃是王禀,靖康之变中,所向无敌的金军在太原城下受到顽强阻击,而那时的太原,仅有王禀率领的胜捷军三千人。
杨凌手中拿着包袱,里面装了各种物什,正在准备回返的时候,一队快马由东向西顺着街市向前小跑去,当先两人手持牙牌,上书河北,河东宣抚使,“宣帅进城,闲杂人等,两侧退避,胆敢扰了宣帅,俺手下的鞭子可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