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老太太这才满意了。
纪晓棠也正想着要让人暗地里查访查访,听纪三老爷这样说,就点了头。
除了纪老太太,纪二老爷、纪二太太和纪三老爷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谈起江家。
纪老太太虽然还念着旧情,但是对江庆善一家也不像过去那样总说好了。
江兴龙也还在养伤。
纪老太太听了,似乎并不满意。
“娘倒是早就预备起来了,只是今年除孝事情多。是我跟娘说的,我们的衣裳不打紧的,以前的还很能穿。咱们家祖父时的教导,总是要节俭为宜。”纪晓棠就笑着给纪二太太解围。
暮春初夏,天气渐暖。
“哪里用老太太出银子,家里又并不缺这几个钱。”纪二太太就笑道。
对于纪晓棠姐妹的衣裳,纪二太太也是上心的。
“那我安排人去打听打听?”纪三老爷就说道。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
原先顾霞儿和顾雪儿在纪家住着的时候,一应份例都等同于纪晓芸。
纪二太太迟疑了一会,才想明白过来。
纪老太太不仅知道了江庆善并不是表面上那般专情,他这些年一直包养着女人。纪老太太还知道了是江兴龙素日横行,那天又先寻衅生事,害死了谢安。又要杀害无辜的客人,这才不巧跌残了身子。
“这话是对的。”纪老太太就点头,这样因果报应的话,纪老太太都十分相信。“所以啊,这做人,还是要行善。吃亏是福。”
江庆善似乎是老实了。
“虽然霞儿和雪儿她们是长辈,到底不该迟了晓芸和晓棠的。”
纪二太太是跟着纪二老爷回来丁忧,才管起了家事,而且顾家姐妹又没在跟前,一时之间,就忘了纪老太太手里行的这个“旧例”。
他们爱听这个新书,新书没听完,说书人就走了,他们派人打听打听,完全在情理之中。
又比如说胭脂巷一事的真相。
“可以安排人去打听,光明正大地去就行,并不用背着人。”这是纪晓棠思索之后,做出的决定。
还是纪晓棠心细,看出纪老太太不会无缘无故地关心她和纪晓芸的新衣裳,忙给纪二太太提了个醒儿。
“就依着老太太吧。”纪二老爷见纪老太太又有些犯了左性,就忙说道。
推荐弱颜完本宅门悬疑《锦屏记》
江庆善的许多恶行,纪老太太还都不知道。但是最近一些日子,纪二老爷也好,纪三老爷也好,已经在慢慢地告诉纪老太太一些江庆善所做的事。
纪晓棠瞧着纪老太太的脸色不对,忙就轻轻地扯了扯纪二太太的衣袖。
雁过留声,那个说书人既然来过一回,总会留下痕迹。
“他这一回倒是得了这女婿的济。”纪老太太又道。
“回老太太的话,就快做得了。”纪二太太笑着道,“老太太这边的衣裳是最先做得的,……然后是三爷、老爷,程嬷嬷那里和几位武师傅,最后是我和晓棠她们姐妹俩……,最迟也就是这两天,全都能换上新衣。”
纪二太太就觉得方才有些堵的心顿时就舒坦了不少,爱怜地摸了摸纪晓棠的发顶。
“安排个机灵的小厮去,给他些银钱,或许能多打听出些什么事请来。”纪晓棠想了想,就又补充道。
纪二老爷左右看看,忙给纪三老爷使了个眼色,让他不要再说。
这说新书的人突然出现在清远,又突然离开,纪晓棠已经隐隐觉得这件事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简单。而如果这件事不简单,还不是一般的不简单。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纪二太太就说了一句。
就有几个小丫头端了新鲜的茶果上来添换。
顾霞儿和顾雪儿,是纪老太太的两个娘家侄女,这些年多住在纪家。只因为纪家为纪老太爷守孝,这两年才来住的少了。
“庆善家这个节,怕是过不好了。”纪老太太坐在榻上靠着引枕,突然就想起江庆善和甄氏来,感慨着道。
“老太太说的对。”大家都附和道。
将纪老太太送回屋里安顿好,大家才告辞出来。
“就要端午了。给各处庙里的布施,再添上一成。不用你们出银子,这银子就从我的私房里出。”纪老太太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