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1章 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返回舱的降落伞在距地面10公里处顺利展开,巨大的白色伞面如花朵般绽放,将下降速度从200m//s。内蒙古着陆场上,三架搜救直升机已锁定目标,地面搜救车的灯光在草原上划出明亮的轨迹。“距离着陆还有3分钟,航天员做好冲击准备!”吴浩对着麦克风下达指令,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桌角的猕猴任务纪念徽章。
周向明立刻召集机械工程师团队,调出月面车的三维拆解模型:“是电机的碳刷磨损!月球尘埃的硬度比地面模拟用的石英砂高20%,碳刷的耐磨性不足。”他看向吴浩,等待决策。
“砰!”随着一声沉闷的撞击声,返回舱稳稳落在草原上,缓冲器完全压缩后又缓缓回弹,将着陆冲击力降至最低。当搜救人员打开舱门时,李锐第一个走出舱体,他穿着蓝色舱内航天服,对着镜头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报告祖国,行者XX号载人登月任务圆满成功!我们带着月球的礼物回来了!”
“启动动力冗余模式,将右后轮的动力分配至其他五个车轮,维持车速不低于2km/h。”吴浩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采样点地图,“采样点距离当前位置还有3km,张伟可以手动调整车轮转向,减少右后轮的负荷,我们会在下次物资补给时送上新的碳刷组件。”
指挥中心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有人相拥而泣,有人挥舞着国旗欢呼。吴浩走到主屏幕前,看着航天员被搀扶着坐上医疗车,月壤样本箱被小心翼翼地装上专用运输舱,眼中泛起泪光。余成武递来一杯热茶:“吴总,我们做到了——从‘星尘’‘云絮’踏上月球,到今天航天员带着月壤回来,刚好一年零三天。”
张伟调整行驶姿态后,月面车重新平稳前进。当抵达采样点时,他操控机械臂展开钻取装置——钻杆长度1.5米,能深入月壤采集不同深度的样本,而机械臂的精度控制,正是基于猕猴任务期间抓取橡胶玩具的动作数据优化的。“钻取深度1.2米,样本重量1.8kg,包含月壤和岩芯!”张伟的声音带着兴奋,机械臂将样本放入密封罐时,指挥中心的生物学家们早已做好数据分析准备——这些样本将用于研究月球水冰分布,为未来月球基地的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三天后,BJ航天城的庆功会上,“星尘”和“云絮”被特许登台——它们穿着特制的小披风,在饲养员的怀里好奇地张望,当李锐将一枚迷你“登月纪念章”别在“星尘”的披风上时,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吴浩在致辞中举起话筒:“这次任务的成功,是站在‘先行者’的肩膀上实现的——这两只猕猴的83天月面数据,为我们规避了17项致命风险,它们是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
与此同时,科考站内部的生命保障系统微调正在进行。航天员王莉监测到舱内二氧化碳浓度出现0.01%的波动,虽然仍在安全范围内,但长期驻留需确保绝对稳定。“吴总,二氧化碳吸附床的分子筛效率比设计值低2%,可能是月球微重力导致的气流分布不均。”她调出气流模拟图,“猕猴任务时的气流速度是0.3m/s,现在载人后设备增多,气流被阻挡,需要调整通风口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