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建安风骨 > 第十六回荀彧戮力助曹操曹赞彧吾之子房

第十六回荀彧戮力助曹操曹赞彧吾之子房

曹操文集中表彰荀彧的文章甚多,其重要的不下十数篇,现将《请爵荀彧表》一文列下:

“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守尚书令荀彧,自在臣营……奇策密谋,悉皆共决。常私书往来,大小同策……业之定,彧之功也!”

“彧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殁世不忘……”

从以上文字,曹操对荀彧的评价,不能谓之不高,信任不能谓之不诚。

建安17年,曹操第二次东征孙权,从行动上曹操十分重视,决定把荀彧调离朝廷枢要尚书令的职位,表请彧负责劳军,参丞相军事。对荀彧的调动,震动朝野,反响不一。从表象上看事的,对曹操把建功最卓著的荀彧调离许都,为了更加接近丞相,是更加信任,谋殊功异之举;知情者则认为预示着曹操对荀彧的不信任,虽参丞相军事之名,负责劳军乃不用之实。试想劳军这样的事务,用得着一个尚书令去做么?岂不是大才小用?

自然震动最大的还是荀彧本人,而彧本性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黩,谋能应机。自接到调离尚书令职位,令去劳军后,仍谈吐自若,常态不变。曹操出征前,曾召荀彧于丞相府,为其玺书犒军,特向荀彧献酒致意。曹操每当出征,对重臣、名将有个设宴的习惯,对荀彧也未例外。饮食礼毕,彧向丞相致谢,而后想留下有言与曹公。此时的曹操知道荀彧要说什么,于是抱拳对彧做了个长揖,表示送客。荀彧遭到婉拒,遂不得言而走出相府。

荀彧回到自己府上,家人仍没发现他有什么变化,如果说有什么不正常,则是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两日。感慨万分,彧自为尚书令,留守许都,与曹操常以书信陈事,他在书房就是整理这些东西。彧翻阅:“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这首慷慨悲壮的著名诗篇,道出了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讥讽了袁绍,激励了部下和士兵,也感染了袁绍帐中一义士,此人即颖川荀彧也。

荀彧字文若,彧以少有才名,南阳何颙曾誉荀有王佐之才。他开始投军同乡韩馥,不料袁绍已夺韩位,虽绍待彧以上宾之礼,但对绍志大才疏、好谋无决,甚感失望。彧见汉王朝崩乱,每怀匡佐之心,但不能发挥。曹操虽弱却有雄略斗志,颇为羡慕,当他得到曹操这首诗时,边朗读边赞不绝口,称其为真诗史也。荀彧每读曹操命名“蒿里行”这首反映汉末**所造成惨象的诗篇,使之催人泪下。荀彧知袁绍终不能定大业,于是乃弃绍从曹。曹操见彧归来大悦曰:彧真乃吾之子房也!当即设宴畅谈不尽,遂委任为奋武司马,彧時年二十九。司马乃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要职。可见曹操对荀彧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