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写织妇渴求与丈夫相见的情思,可说是她的忠贞持节。“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明知在现实中不可能的事,却空发奇想企望借着月光寻找丈夫,更增添了本诗悲怆的情调。在写作技巧上,既别出心裁,又合情入理,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第四首曰南国有佳人,原诗为“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此诗拟用一个色艺双全的美女而怀才不遇,竟找不到一个知己的悲怨。比喻才高有为的人被安置在闲散之地,湮没无闻。一方面表示了自我悲愤之辞,同时也是为曹彪而发。“南国”指江南,曹彪黄初三年徙封吴王,五年改封寿春。笔者认为此诗既指自己,又指曹彪较为贴切,而非仅指一人。
“潇湘沚”水名,潇水在湖南零陵县西北和湘水会合。“沚”是水中的小洲。第三四句是说朝游江北,夕宿潇湘,比喻迁徙无定。“朱颜”即红颜,指美人。“发皓齿”指唱歌,是说既然朱颜不重俗,还为谁而唱呢!没必要再露出洁白的牙齿了。“俯仰”比喻时间极短,“荣耀”比喻年轻美好的容颜。“难持久”,难保美貌的容颜不老。
此诗并未对佳人面貌作描写,而是用“容华若桃李”,一个比喻句就使其美丽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佳人的命运多舛难,红颜难保来收束全诗。怨愤之情表达得十分强烈,道出了流浪人的悲哀,贯注了深厚的悲怜的感情,读之使人感慨万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