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建安风骨 > 第九十回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陈王咸蓄才高八斗

第九十回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陈王咸蓄才高八斗

此回第一句《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第二句是南朝诗人谢灵运说:“陈王咸蓄,才高八斗”,(谢前做过注解)。本回拟对曹植的创作做一个小结,标题的两句当然是概括不了曹植的诗文博大精深,雅洁瞻丽的。小结也只能是挂一漏万,一孔之见。

其一,“少而好赋,雅好慷慨”。曹植生于公元19年,卒于1年,以他的话说也是“生于乱,长于军”。他在汉末极纷乱的社会里,也有过一些阅历。公元04年(建安9年),曹操打败袁绍,进驻邺城,并做为自己的大本营。当年曹植正是1岁。此后他直到9岁,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在邺都文人集团诗酒流连的生活里,他是很活跃的,表现的最有才能。自幼在古典文学的的修养方面就打下了基础。10岁时就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他自己曾说“少小好为文章。”他也喜爱民间文学,对《徘优小说》也能大量熟记。“徘优”谐戏也,古代以乐舞戏为业艺人。《三国志.王桀传》中记载:曹植会见邯郸淳的时候,对他背诵“徘优小说数千言”。可以说他的文学创作生活开始很早。

曹植又说:“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他在世时,曾删定青少年时作品编成《前录》集子,在三国时代就已流传。遗憾的是早已失传,今将其自序部分文字,录曰:“故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汜乎洋洋,光乎皜皜,与雅颂争流可也。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虽触类而作,然芜秽者众,故删定别撰。为前录七十八篇。”可见,曹植亲手编次的这部《前录》收赋七十八篇。这篇自序曹植既有自信、自负;亦有谦谦之言。但仍不失才气过人,骨气奇高的本质。“俨乎若高山”对于自己的作品形容庄重似高山,生动活泼若“浮云”般的流动。质素如“秋莲”、“春葩”植物的花朵。但也不乏自谦,如虽触类而作,然“芜秽”者众,是说有不少低劣的作品,故而删去,为前录78篇。因此完全证明,曹植亲手编次的这部《前录》作品集。

然而曹植对于勤业、荣名的追求却是十分执着,他虽在忧患之中却不曾厌弃人生,也不想逃避现实。他自谓“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偏偏在有为的壮年不能去建功立业,而被人软禁着,其苦闷是可以想象的。当他按捺不住的时候,多次上书给皇帝要求让他参加对吴、蜀的战争,但愈是这样积极愈使得皇帝认为他有野心,猜疑反而加甚,防范也就更严了。当他意识到“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希望完全破灭的时候,便想博得个身后之名。这一点在他似乎确有把握,不过仅仅做个诗人他还是不甘心的。

其二,“建安之杰,骨气奇高”。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那是当之无愧的。钟嵘的《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兄弟之间最有才能的。从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其成就的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世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世子的一段经历,对他深为猜疑、横加压制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这种生活遭遇,无疑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必然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

《诗品》之所以称曹植为“建安之杰”,主要是说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此评很能概括曹植诗词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作品转向激愤之情,他的许多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