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怡将面粉和娃娃放进背篓,开始寻找其奶牛来。
赶到店门口时,那迎客的小二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着蓝怡母子牵着一只羊要走进店里,赶紧伸手拦下,为难地带着她们去到马厩。
店小二很是无奈的用一只木盆带了一盆温水过来,看在蓝怡还算顺眼,宝宝还算可爱的份上,又听说这山羊是给宝宝饮奶用的,便帮着蓝怡给山羊清洗了毛皮。洗完后山羊自己抖动身体把水甩干,就眯着卧下晒太阳不理蓝怡三人,态度很是安详。
给宝宝盖严被子,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蓝怡看着小花园美丽的景色,深吸清新的空气。蓝怡觉得自己体内的杂质都被空气洗净,遥望着院墙外的檐牙,看到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她很想家。
蓝怡带着宝宝走进布店,买了半斤旧棉花花去三十八文钱。这么算来一条四斤的棉被起码要四五百文,一般人家是消费不起的,“难怪牛嫂家盖的是草被了。”
“既来之则安之吧。”蓝怡关上窗户,洗漱过后收起晾干的衣物,把裁剪好的尿布叠放好放在小包袱里,又整理了其他杂物装进大包袱一并收起放进背篓,这才将买的小陶罐拿起来。这个小陶罐是她用来装王林山“骨灰”的。
这里调料品类不少,盐、葱、姜、蒜、花椒、茴香等常见调料之外,已有了梅醋,酱油、麦芽糖、蔗糖等,芝麻油、菜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脂也都用小罐子装了在柜台上摆着。蓝怡还发现一些药物也加入了调味品之列,就差没有辣椒了,她花去二十文买了半斤蔗糖,着实不便宜。
“薏仁面,薏仁米磨成的?”
“永熙十一年生,普和三年秀才,普和六年春病逝,想来他年纪该不大吧。永熙、普和该是皇帝的年号,只这几个数字也推断不出王林山具体多少岁。”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法是干支纪年和帝王的年号纪年法,每个在位的帝王都有自己的年号,比如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明太祖的“永乐”等,有的皇帝在位之时就一个年号,有的皇帝改年号也是稀松平常。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为求吉利他们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多则十几个,比如唐高宗李治有十四个年号,武则天更是有十七个。
“那是自然,难不成小娘子以为这色儿是高粱米磨出来的不成!”店家撇撇嘴便不再搭理她,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
“宝宝醒了,睡得可好?”蓝怡赶紧抱起他在木制马桶处把尿后穿好新洗的衣服,“咱们去吃饭,然后宝宝再辛苦一趟跟娘出去买些东西,咱们要准备赶路的钱呢。”
蓝怡上去问了老农这奶羊的价格,说是三百二十文,据老农说是家里人生病,否则也是舍不得这刚下崽的山羊的。蓝怡还了价,三百文买下后牵着山羊往回赶,又在路旁买了三两干茉莉好煮奶时去膻味。
“待会儿回去看看再说吧。”蓝怡叹口气,似乎嗅到了大户人家内宅那等勾心斗角的气息,“掌柜,来两斤上等白面!”
“好嘞,小娘子一看就是懂眼的,您上眼瞧瞧咱这面粉,巴拉巴拉……”掌柜的一听蓝怡要买东西,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眉眼眯眯地开始给蓝怡介绍起来。
“小娘子可不要瞎说!这是薏仁面,本就是这色儿的。”店家听蓝怡这么说自然是不愿意的。
“最好不要让人知道我带着孩子去了哪里,户籍路凭也要尽量不拿出来。”蓝怡想着,走进一家热闹的杂货铺,仔细观察起里边的调料等物。
“娘……”宝宝奶油般的声调响起,蓝怡抽回思绪,发现宝宝已经醒来,坐在被褥之中咧着只八颗牙的小嘴笑着,他现在已经称呼蓝怡为娘亲了。
蓝怡请小二哥给山羊上了新鲜草料,并讨来了只大木碗,便带着宝宝回了房间。放下背篓把宝宝背在身上,取了块碎布头用热水烫过后,蓝怡又带着宝宝去给山羊挤奶。许是奶水撑胀得难受,挤奶的过程很顺利,蓝怡端着满满一碗温热的鲜奶走进了客栈后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