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八十八回 谈耕论肥

第八十八回 谈耕论肥

对此陆仁到是早有准备。其实在之前放粮赈济饥民的时候,已经决定要屯田的陆仁就专门向饥民中的农人问询过他们种植农作物的方法,意外的发现汉时的农民在种田时居然不施农肥,其种植方式之奔放,让陆仁这个根本就不懂种田的现代人都为之汗颜。现代人,哪怕是从来就没有下过地的城里人,恐怕都知道一句“种田不施农家肥是白种”的民谚,可汉时种田却就是不施肥,那就难怪产量会那么低了,完完全全的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注1)

不过李典听到这里早已是连连点头,只是看李典的神情似乎有那么些的晕头转向外加云里雾里的:“陆兄所知的农事,典许多都是闻所未闻。现在还有后三类未曾细说,听陆兄你言中之意,前七类与后三类似乎有着什么差别吧?”

陆仁尴尬一笑,一边在照本宣科,一边也在想些可以忽悠一下李典的那种有关有机肥与无机肥之间差别的话:“泥粪指的是坑土、墙土、硝土、草木灰这些;污粪指的是阴沟、渠港、河底青污泥这些;矿粪指的是石灰、硫磺、砒、黑矾这些。这十类肥,前七类主要是利于禾苗生长,后三类则多利于水土失衡。嗯……曼成你可知晓何谓轮耕?”

“此十肥中的人、畜粪便无需多说。绿肥又分生肥与死肥两种,生肥是指在合适的谷田中配种的作物,如苜蓿、豆便是此类,死肥则将腐败的枯枝败叶埋置于田中。嗯……不知道曼成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诗,叫‘落叶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颇具诗意,却也能证明落地枯叶可为肥矣……”说到这里陆仁心说我酸不酸啊?“更护花”的这两句诗都冒出来了。

可水稻呢?好像小学课本里就有课文会告诉小学生们,袁伯伯培养出来的杂交水稻每亩能有过千公斤的产量,是粟的三倍以上甚至是四倍。而到陆仁这里嘛……好吧,排除掉一年两熟的双季水稻,减去个一半的产量,还有粟的一倍左右。

很快李典就聚起了几十号人,陆仁就把要修建公共厕所的事说了一下。这个不算什么大事,众人自然是纷纷领命。可是当陆仁说出要将所有人的便便集中,并且挖化粪池把便便发酵成农家肥再施到田里的时候,众人的脸色可就变得十分之精彩了。

当下陆仁就向李典笑了笑,先发问道:“曼成你可知道‘农有十肥’?”

可李典哪知道这些?李典只知道在当时的正常情况下,只有一年下来都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的大丰收时,才会有亩入五石的情况发生。现在见陆仁把话说得这么满,李典会心中不生出疑虑之心那是假的。

陆仁急忙大点其头:“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差不多个屁!陆仁还搞不懂这个呢。

农家肥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人畜的便便,不过要进行一定的放置发酵之后才能使用。屯里有两千五、六百号的人,拉撒出来的再集中一下应该是够用的了……不够用也没办法,总不能让手下人跑个几十里去鄄城专门拉便便过来吧?不过陆仁倒依稀的记得,应该是在他很小的时候,经常在街道上会看到拉粪车的老农。

陆仁点点头,与李典各自一礼之后,李典就忙自己的事去了,陆仁则是爬到了了望台上往河对岸的韩浩营屯远眺。

陆仁看出了李典心中的疑虑,自己也就跟着想了想之后复又笑道:“韩都尉是种粟和麦是吧?可以啊,那我们也种一点,各三十亩就好了。让他知道我不是光会种稻,种别的一样能完胜于他,到时候和他比比每亩的产量,我一定要他输得心服口服!”

不过李典是个偏好于治理民政而且好学的人,这一下到还真来了些求知的兴趣,当下就微微点头道:“陆兄你的这两句诗我从未听说过,不过感觉文辞颇美。此外典旧日观书求学时,确有看到过腐枝败叶可以肥土的记载……请问陆兄,那后七肥又是如何?”

一想到这个,陆仁直接就从三米多高的了望台上跳了下来,迈开大步就去追李典,口中更是大喊道:“曼成,我刚想起来件很重要的事,你赶快给我聚起几十号人来!”

(汉代农民在耕种时施不施农家肥,瓶子查不到相关的资料,可能早就有了,也可能是真的没有。而本书为了满足情节上的需要,就设定成了汉代不知农家肥。希望各位不要太过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