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静州往事 > 第二十四章 初来乍到

第二十四章 初来乍到

静州往事外篇 第二十四章 初来乍到

邓建国继续道:“侯海洋要去的单位是世安机械厂,杨老师肯定不会陌生。”

杨涟道:“我当然不会陌生,一塌糊涂,当年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调研,那个时候就是要死不活的样子。侯海洋是地方干部,咋跑哪里去了”

邓建国道:“世安厂以前是部委下属的央企,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旱涝保收,前几年由于体质的原因工业部逐渐放手,没有靠山的世安厂,还是依照以前的班子和思路,自然是日落西山。”

杨涟道:“我前不久看岭西都市报,看到世安厂的工人去省政府静坐。”

邓建国叹了一口气表示默认,从工业大学来茂东从政,他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真的是下了水,才能感到水有多深、有多凉,他继续道:“世安厂现在有2000多工人,大多都是在家待岗状态,加退养的足有2500多人,一个月领三五百块生活费,工人意见大,经常在市政府、省政府上访,说政府不管他们死活。这次十几个工人把建国省长堵在省政府下不了台。”

杨涟道:“哦,还有这种事情”

邓建国道:“我和利高书记为这个事情被请去省政府喝茶,分管工业的周副省长最近去世了,省长大人没有那么多耐心,直接给我们一个选择题:要么宣布正式破产将员工分流;要么省财政给予一定支持,世安厂的权属也就发生变化,让国资委参与控股,茂东政府参与管理。”

杨涟了解茂东企业的情况,摇头道:“开玩笑,2000多工人分流谈何容易,要多大盆子才装得下,要说当年还有个红旗厂,现在红旗厂也跑到岭西去了。再说了,世安厂这些人都是大老粗,基本没有可塑性,悲哉。”

邓建国道:“红旗厂是大型的三线厂,当年在茂东也是不温不火,哪晓得在他们新厂长晏定康的带领下一挪到岭西就整活了,现在是岭西高新区纳税大户。当年茂东的决策层嘴上不说,心里后悔得紧,也被骂得要死。”

杨涟道:“你们到底怎么选择”

邓建国道:“我们觉得世安厂差的就是一个现代化企业的理念和管理人才,总觉得世安厂也不是没有希望,所以最终,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杨涟道:“所以侯海洋是作为市里派过去的”

邓建国道:“关于设立这个职位,我们也是研究了很久,既然世安厂有了国资委的入股,为了体现市里的权重,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世安厂的纪委书记一职由市委委派,可以说年轻的侯海洋是个探路者,干不干得好我们都有心里准备,世安厂的水有好深,需要他先去踩一踩。”

杨涟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拭目以待吧”

元旦之后,侯海洋的心情慢慢趋于平静,秋云的离去伤痕犹在,但他痛定思痛之后深知还得开足马力往下走。1月5日,重组后的世安机械厂召开了新一届班子的成立大会,作为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市长邓建国陪与省工业厅领导亲临现场,在会上宣布了来自市委的干部侯海洋担任新世安厂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一职。任命宣布结束以后,由于工业厅的领导另有要务,邓建国匆匆与之离去。

关上会议室的房门,世安机械厂的厂长兼党委书记赵力当仁不让的拿过麦克风准备讲话,侯海洋的眼光也就开始打量起这位以后的班长,赵力年纪约摸50岁,脸色红润,头发梳的油亮,中等身材,穿着皮衣,打着领带,皮衣的光泽和他的发型倒是相得益彰,他清了清嗓子,道:“各位同仁,大家好在省里和市里的关注下,我们世安机械厂将得到前后2个亿的扶持,想必刚才大家都听邓市长说了,2亿元不少,但对我们世安厂这个大厂来说也并不多,因此,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下一步,先解决一定程度员工拖欠的工资,剩下的大部分怎么用,我建议先成立一个技改小组,过了年去全国几个先进的同行企业走一圈,研究下一步怎么走,师夷长技以制夷嘛各位有什么意见,都来说说。”

主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孟宪国是山东人,是70年代的大学生,他操着普通话道:“我们世安机械厂的底子厚、是老牌的机械厂,是有过辉煌的,这次扶持力度与往日不可同日而与,我赞成厂长的建议,学先进技术,深化改革,革新产品,争取早日扭亏。”

一二把手都表了态,桌上人都纷纷附和,新人侯海洋并没有说话,赵力就点了侯海洋的名,道:“侯书记,讲两句”

侯海洋微笑着用手比了一个谢绝的手势。赵力散了一圈烟后,对侯海洋道:“你是市里来的干部,眼界和我们土样,以后熟悉环境了,要多提意见,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