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异乡人 > 苟且:这个可怕的社会病症

苟且:这个可怕的社会病症

总之,官员不像官员,教师不像教师,医生不像医生……没有敬业精神,甚至没有起码的职业操守和严肃性。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捞就捞——不讳地说,苟且之风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病症,即使不能说病入膏肓,也到了相当可怕的地步。更可怕的是,作为本应是抗拒苟且的最后堡垒的高等学府也正在迷失苟且与严谨的界线。即使往轻里说,也有学术失范、评价失真、管理失误等种种问题。至于日常性打交道的大小餐馆,地沟油、可疑调料、以次充好、以腐充鲜等苟且行为更是举不胜举。

说到餐馆,不由得想起前不久的台湾之行。会议结束后,因为听说台湾小吃有名,早上起床就跑到校园后门的小食街去了。街面很窄,小食店一家挨一家。时间尚早,有的刚开店门,有的正在做准备。无意之间,我的目光落在骑楼下洗菜的一位五六十岁的店主身上——他正对着水龙头洗芹菜,洗得极认真,分开芹菜根部,一批儿一批儿冲洗。还不时拿到眼前细看,看罢再洗……那样子,不像是洗芹菜,而更像是给婴儿洗澡。我站住看了好一会儿,看得我有些感动,甚至生出一种敬意。往前路过几家店门前的情形也大体如此。事情虽小,却让我觉得台湾人身上似乎有一种沉淀下来经久起作用的东西。那东西是什么呢?

返回大陆后随手翻书,台湾清华大学林安梧教授若干年前以《儒道文化与台湾现代化》为题在华中理工大学演讲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沉思。他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一日未曾中断,儒道佛深入人心。儒,人伦孝悖为立身之本。一个人哪怕再有地位,而若被认为不孝不悌,也很难在世上立脚;道,台湾人多半相信“整个大地母土天地”所形成的这个总体具有“自然的和谐性的调节力量”,而不与之抗争或逆天而行;佛,台湾民众倾向于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故不丧天良,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自觉积德行善以期平安度日进而荫及子孙,为族群的生存积下德性。看到这里,我渐渐明白了,那种沉淀下来经久起作用的东西很可能就是这些——至少包括这些——即儒道佛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这内核未因时局动荡、体制变异、政权更迭和意识形态而破裂消失。这使得他们拥有恒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自觉和内在平静,因而为人处事有自律性、严肃性和尊严感、敬畏感。一句话,不苟且!说白了,干什么像什么。

对比之下,同是炎黄子孙的我们这边却苟且成风,苟且成病,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病症。我想,我们是不是到了该找回那个内核的时候了?或者像泰戈尔讲的那样,让我们把手伸到历史的灰烬里面,从中捕捉可能有的余温,用其余温慢慢孵化那个宝贵的内核……

(01.5.1)(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