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yfrr.cn
字:
关灯 护眼
一帆文学网 > 南宋日记 > 第二十三章 陆九渊的来信

第二十三章 陆九渊的来信

“天!我的天,!是陆九渊!是陆九渊!”刘涣震惊了,未来的一代心学大师,尽然给他写信。

他赶紧平复心情,又一一回想陆九渊生平,才再来读信。

“哎呀,这个陆子静,明明说是想交流,那长篇大论之中,体现的尽是一副‘我要打倒你的气息’,霸气外露,找死!”刘涣自言自语起来。

“哎呀,刘施主,师父佛法高深,做许多事情,皆是得到佛祖允可的,我修为不够……”

他迫不及待是涉猎起来,一直看到了末尾,才看到“陆子静”三字。

末尾一句,他大致说了,自己的观点尚未成熟,不对之处还请刘涣“斧正”!

原来,那日陆九渊的大哥陆九思的女人回家的途中,前去鹅湖寺烧香,为家人祈福,在鹅湖寺中听闻了刘涣的事迹,她命丫鬟摘录了刘涣的诗词,一首是浪淘沙,一首是山坡羊潼关怀古……

“你,哎呀老头……你不懂……”

古时读书之人,一是心高气傲,容易文人相轻;二是讲求学派门第,对于结交友人和积累人脉又很热衷,毕竟读书的目的,都是要做官的……故而,九渊开头便附上了一首浪淘沙,后来才在信中道明由来……

刘涣跪了一个时辰,心底只是想着如何赚钱办学堂的事情,全把老头的话当做了耳边风……

细读之下,觉得似曾相识。

“哼哼!庸俗,你懂什么。子静先生三十年治学经验,岂是你能胡乱否定的?”

丫头一句“对佛祖不敬”,却使得静能和刘涣一阵惊愕。刘涣问道:“丫头,黑娃与你说了什么?”

刘涣一看,果然,这陆九渊的“心学”理念已然初露头角。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等观点。

“哼!既然他如此了得,为何要寄信给我这个红毛小儿呢?还不是惊讶于我的才学,怕我强势崛起,夺了他的名气呢!”

“胡来!黑娃,静能师傅是我‘挚友’,你怎可无礼?”

好不容易到了永平,静能无论如何不敢再与刘涣同路了,死活要走。

“我哪里知道,这是永平一个小厮送来的,他说这信是从抚州寄来,经过信州转到铅山,再传道他的手里……再者,我虽年迈,但书信一事,涉及君子私事,没经你的应允,我哪里会看……”

刘涣拿起书信,觉得很是厚实,想必里面的内容必定冗长,到底会是谁写信给他呢。

他往信封上一看,正是写着“俊才刘涣亲启”等候字样,可惜并未署名,不知是何人所写。

刘涣哪里会记他的仇,招呼一声,便叫他上了马车。在车中,刘涣递给他一个烙饼,却是北食南传的物事,静能只是推迟,却被黑娃一阵笑话,他终是抵挡不住诱惑,心中一狠,又授了刘涣的“恩惠”。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又说无礼之话,又出顶撞之言,老夫……老夫的竹棍呢……”

刘涣拆开封蜡,果然,里面全是几十张裁剪得一般大小的宣纸,第一张纸上写着一首长短句,正是以浪淘沙为词牌名。

“哦,对了,我以前不是在鹅湖寺中抄袭了一首后世的‘浪淘沙北戴河’么。原来此人却是作了一首应和我作品的词呢。”刘涣自言自语,当即想到,写此书信的人,必是一个读书之人,文人,有想法的文人……

陆九渊出生之时,又是被其大嫂哺育长大,故而心怀感恩,与大嫂一家的感情极好。他是大宋绍兴年间生人,而今不过三十一岁的年纪,却还没有考中功名。

“书信?什么书信?是我师父写来的么?”

“你不会打开看么?气煞我也,你这顽童!”老头愤怒地把书信丢在桌子上,到村里串门去了……

“阿弥陀佛……刘施主,小僧与这姑娘同处一处,实在尴尬得很,这便要下车了。”

二人也是寒暄。在静能看来,将近一个月不见刘涣了,今日偶然见得他,却如换了一个人一般,传言他认了张年丰为亲,也不晓得他过得好不好。又回想起当日在鹅湖寺,刘涣教他做“洗地工具”的情形,一时间沉默不语,忽有沧海桑田之感……

“哎呀,算了算了,安心坐车吧,你若觉得尴尬,便闭上眼睛打坐悟法吧……”